海外私募相关审计工作已开始
国内医药行业目前最为关注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集团)海外私募一事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记者昨日从上药集团获悉,目前该集团海外私募的尽职调查已经过半,审计工作也已开始。预计审计将在两个月后结束,届时上药将与外方投资者商谈细节的合资条件。这是目前唯一一家进行海外私募的医药整建制集团。
据上药集团宣传部部长殷勤燮透露,此次上药预计私募20亿~25亿元人民币。目前,有四五家外资企业有意投资上药,而上药则只计划引入“财务投资者”而非“战略投资者”,并不放弃企业控制权。如果顺利的话,上药还计划于明年年底争取海外上市,进一步公募50亿~60亿元人民币,向“打造中国医药航母”的目标迈进。
“私募是为了给企业创造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功能,并借此突破国内医药行业的竞争格局。”殷勤燮告诉记者。殷认为,现在政府已经不可能给医药行业进行财政拨款,企业为了筹措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只能将目光投向资本市场。
近两年,上药集团组建事业部、启动“瘦身”行动、“聚焦”主业,已在体制、机制和盈利能力上具备了吸引国际投资者的条件。为了走出国内市场“恶性、低价、同构”的低层次竞争格局,上药集团不得不作出与其他国内企业不同的选择——开发中高端医药产品。而这个选择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上药必须培养自身优异的融资能力。
“上药集团从中长期来看,将走大力发展原创药的道路。”殷勤燮透露。据悉,目前国内制药行业的生产能力至少比市场需求过剩50%以上,而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的国内药企只能在低端产品上大打价格战。殷勤燮表示,“3~5年内如果走不出现有的竞争格局,包括上药在内的大型药企也可能一个个‘死亡’。”而上药则希望走中高端路线,与国内企业拉开层次,形成“梯度”竞争,做“中国医药行业的龙头老大”。
事实上,上药引进海外投资者也冒着很大的风险。殷勤燮表示,进行多元化、股份化改造后,上药等于“丢掉了国有企业的通灵宝玉”,如果公募成功,投资者可买卖所持上药股份,一旦上药经营状况不好,可能导致股份不断易手、经营管理层不稳定、企业发生动荡。先私募,并最终实现公众化,标志着上药下决心走市场化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