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研究人员介绍说,重庆医药行业发展存在规模小、融资渠道单一、市场竞争无序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药企业存在“一小二少三低”现象。“一小”指多数企业规模小。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重庆仅有96户规模以上的医药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其余大多数企业均为中小企业;医药工业企业仅占全市工业企业的1.0%,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也只有2.1%;限额以上医药商业企业户均资产仅1亿元,户均年销售额仅1.84亿元。
“二少”指新产品少、高技术含量产品少。重庆大多数企业缺乏新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许多企业只能低水平重复生产相同产品,造成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的不利局面,且药品产量总体供过于求,有上百个品种的生产能力过剩。
“三低”指研发水平及投入低,经济效益低,产品出口量低。目前,重庆医药工业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薄弱,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移植和仿制,药品的创新研制水平及研制投入低。以2003年为例,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总投入仅为5768万元,仅占当年产值的1.2%。
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48家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零售企业中,亏损的企业就有24家,亏损面达50.0%。从具体行业看,主要是中药材及中成药批发业亏损较多,亏损额达1827万元。从产品出口情况来看,目前重庆市医药行业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进出口模式,出口产品量少且多以低附加值的初加工产品为主。据统计,2003年全市医药工业出口交货值仅为3.74亿元,占当年产值的比重仅为7.6%,全市限额以上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企业共计实现出口8.96亿元,占限额以上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企业年销售额的10.6%。
二、医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医药行业同其他行业相比有“四高”: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而重庆近九成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医药企业更不例外。目前,重庆高科技制药产业的资金来源除股东投入的股本金以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但由于银行十分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高技术投资的风险使银行慎之又慎,因而医药企业融资能力明显不强,资金严重短缺,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药企业开发研制新药、更新设备、开拓市场的巨大障碍。
三、医药市场竞争无序,药品经营环境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药市场竞争无序的苗头已经显现,如同样产品由多个厂家生产、药品购销各个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等,导致医药市场环境持续恶化,而企业也迫于市场压力,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市场竞争上,无力顾及技术创新,这种无序竞争再维持下去,重庆制药企业将很难适应国际大市场。
据重庆市企调队近期对全市12户药品批发、零售连锁及零售经营企业的调查显示,近五成企业反映目前重庆药品经营环境差,且主要表现在“商业环境”和“政策环境”两个方面。企业反映,重庆医药连锁经营市场目前已出现无规划、盲目发展的势头,药品经营行业普遍存在不理性的价格竞争和布点竞争,加之各类经营许可证、年检收费繁多和个别政府部门、协会以各种名义要求企业参与广告活动等,使药品经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愈加恶化。
四、医药市场引进外资少,且领域较窄、经营情况差。近年来,重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参与全市经济建设,但进入重庆医药市场的外商却相对较少。目前,全市有22家外商医药企业,仅占在渝外资企业总数的2.4%,且均为小型企业,户均资产仅0.16亿元,从业人员仅867人,2003年仅实现产值2.26亿元、销售收入1.67亿元。而外商介入的领域也十分狭窄,多数集中于化学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或医疗器械制造,涉及中药材领域较少。从经营情况来看,2003年重庆外商医药企业亏损352万元,亏损面达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