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第5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并不是新特药交易会,但是多个新药的出现仍给本届交易会抹上了一层亮色。
中国新药开发一直是弱项。相对于中国巨大的药品产量,我国新药开发的数量可以说少得可怜:化学药基本上靠仿制,中药则多是老方子。新药研发已经成为中国难圆“制药强国”梦的心头之痛。但是在本次药交会上,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厂家推出了国家一类、二类新药。
在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的展位,从横幅到展柱,目光所及之处全都是“丁克阴道泡腾片”的字样。该公司OTC部经理满勇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国家一类新药,企业为此花了大价钱。同是国家一类新药的还有广州莱泰九州通新特药有限公司推出的针对癌症的“注射用甘安双唑纳”。其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产品已经获得了世界发明专利金奖,国家行政保护12年。“安体舒(氯氧喹胶囊)”则是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抗癌创新药物。该公司总经理王茂春告诉记者,该项研究被列入国家“1035”工程和“九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记者也看到这些新产品的推出得到了专业观众的青睐。药交会开幕第二天一大早,当记者以专业观众的身份到会场索要“丁克阴道泡腾片”和莱泰“注射用甘安双唑纳”相关资料时,被告知资料早已发放完毕。莱泰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得知记者来自北京,抱歉地对记者说:“北京的代理已经有人在做了。”
显然,新药所具有的高附加值和高回报率,使生产厂家和中间代理商都看到了其中的市场价值。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企业在研制开发新药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实际问题:首先是制药企业利润整体下降导致本就不多的研发费用减少;其次是新产品上市后,企业往往缺乏与外资产品相抗衡的实力,因而新产品销售并不尽如人意。
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本届药交会上带来了六个新产品,其中有一个还是国家二类新药。该公司副总经理年大明表示,2004年是企业最困难的一年:原材料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直线上升,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使企业可以获利的空间越来越小。以天方股份来说,尽管整个股份公司的销售额上升20%,但是由于利润率的下降,公司利润并没有出现大的增长。而同时,公司还要进行技术改造、维持生产以及品牌运作,一旦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削减研发费用的投入。国外大的制药企业研发投入一般能占到销售额的17%~20%,目前国内几乎没有能拿出相应比例资金投入研发的企业。除此之外,新产品开发现在越来越难做,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推出一个新产品,在研发阶段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都相当大,一旦产品上市后拿不到回报,对企业来说损失太大。”
王茂春对记者说,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是必然的方向,一个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品种才能有生存与发展的机会。理想的状态是,企业至少要生产一个、储备一个、研制一个新品。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而不至于“后劲不足”。但他无奈地表示,新产品上市后所面临的大量而实际的问题还是令不少企业望而却步。首先,新产品上市之初需要进行医疗推广。但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对医院还是对医生,企业都要有相当的投入,“这种投入对本土企业来说实在太大,动辄需要几十万元。”在竞争中,外资企业因有雄厚的资金基础而无须为此头痛。他们可以花巨资用三五年的时间来培育中国市场,并且也具有以境外考察或者学术交流方式推广产品的优势,这一推广方式对医生颇具吸引力。其次,新产品因研发投入大,厂家定价相对要高,但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一旦打起价格战,新药就不再具有优势。有无更好的营销模式呢?王茂春很无奈地表示,从现在的市场状况看,似乎没有更好的路可走。
“如何才能维持企业研发积极性,政府和企业其实都需要好好考虑。”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