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对医疗体制改革的讨论如火如荼,关于公立医疗机构的市场化走向之争更是引起了业界的激辩。虽然市场化一直不是公立医院倡导的主要方向,但公立医院从未停止过市场化的尝试或改造。从最早的宿迁大卖医院,到后来的华源集团整体收购新乡5家医院等经典案例可以看出,公立医院在市场化改制的道路上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医改再次成为焦点的今天,我们将关注的视线再次投向宿迁、新乡、菏泽等曾因公立医院改制而轰动一时的地方,以更为理性的心态梳理医改发展的脉络与走势。
宿迁:最彻底的医改样本
江苏省宿迁市旷日持久的公立医院拍卖行动从1999年开始酝酿,于2000年3月正式启动。2000年3月5日,宿迁市沂涛镇卫生院以106万元被公开拍卖;2000年3月13日,宿迁市南关乡卫生院以157万元被拍卖;2002年12月,宿迁市泗洪县人民医院以8200万元被拍卖;2003年7月10日,宿迁市人民医院以7013万元向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转让70%股权,外界评价这是上市公司收购公立医院的第一例。
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宿迁市的135家公立医院中,已经有133家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有媒体这样形容江苏宿迁医改:全部公有医院变民营。
据宿迁市卫生局局长葛志健介绍:“在宿迁,(药品)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技术、服务在提升。”宿迁市卫生局的一份材料这样写道:改革后的全市医疗服务价格连续5年下降。其中门诊费用市县级医院由1999年的75.49元降低到70.19元,下降7%;乡级医院由37.62元降低到27.84元,下降了26%。同时每日病床收费、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都大幅下降。
尽管看上去初见成效,但事实表明,宿迁的医疗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最初采取拍卖的方式,所以很多县级医院,尤其乡镇一级的医院处于一种“非理性”的投资状态,改制后医院经营日益艰难,加上职工不稳定因素,有很多医院不得不进行二次改制。另外,即使在宿迁一些大医院的改制中,都存在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职工身份的置换,包括养老保险的缴纳等。
新乡:一家企业收购五家医院
除宿迁医改轰动全国外,新乡医改模式是又一经典案例。2004年3月,中国华源集团下属的华源生命产业公司以有偿方式整体接收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三级甲等)、市第二医院、市第三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和市中医院等5家医院的净资产,并与新乡市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合作,组建由华源生命控股、新乡国资代表单位参股的华源中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详细报道见A4版)
菏泽:“一刀切”式医改引争议
菏泽市作为山东省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级市,医疗体制改革却行走得十分迅猛。从2004年下半年到今年初,菏泽市5家公立医院全部改制,“卖”掉了菏泽市立医院及分院、菏泽市中医院、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其中除菏泽中医院外,其余4家医院都是政府直属医院。
由于菏泽市3家医院被1家企业收购,而且该市唯一一家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市立医院和精神病院也被“卖”掉,再加上转让价格、过程上的一些因素,菏泽医改一时间引起了很大争议。尤其是菏泽市立医院被“卖”更让人费解,因为该院的经济效益一直不错,截止到2004年4月30日,该院调整后净资产达1.4亿元以上?含有形资产、土地、商誉?。据了解,齐鲁医院的领导曾拿着1.5亿元的资金来收购市立医院,但政府最终没卖,而卖给了道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除了收购市立医院(包括分院),道勤公司还收购了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以收治精神病人为主的大专科小综合医院,该院在1年内被转手两次。第一次是2004年1月,当时计划卖给北京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但当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落实对精神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于是,该院的职工开始到市政府上访,提出将医院收回,并于同年12月停诊一周,甚至上访到省委、省政府。同年12月31日,菏泽市政府有关领导来到该院,用了1天时间与职工沟通,但效果不佳。菏泽市政府决定寻找新的买主,最后找到了新的投资方——道勤公司。2005年1月20日,市政府医疗机构改革小组派出3人,逐一向该院职工发放了新的合作协议草案以及征求意见表。草案上显示:政府要求投资方在两年内分期付清384万元的转让款,接管医院两个月之内全部付清改制前医院所欠职工的债务,在2006年底之前建成一所400~500张床位的以医疗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为主的专科医院。
另外,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4年被济南文江实业有限公司收购,菏泽市中医院于2004年4月27日与青岛保税区双威贸易有限公司进行了资产交接。
据了解,医疗环境差、财政无力补助是菏泽市绝大部分医院面临的现实。对于菏泽市政府来说,医院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但如此“一刀切”式卖掉医院的做法让很多业内人士产生质疑。
上海:医改从激进到渐进
上海市卫生领域的“管办分离”医改方案在全国都很有名,也是上海市政府今年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而上海申康投资有限公司的转型是改革内容的重要体现。据悉,今年年初,申康公司改名为“上海市医疗卫生管理中心”。
回溯上海从激进到谨慎的医改历程,应该从2003年出笼的一份报告说起。这份名为《上海医疗体制创新与融资模式探索》的课题报告被人认为太“激进”,报告中写道:“将包括国内知名的华山、瑞金医院在内的35家三级医院组建成医疗集团,200多家二级医院、区级医院,将以连锁的形式,组建一批医疗公司,无偿划归或平价回购三级医院国有资产,医疗集团50%~60%的国有资产可向国际资本进行出让,医疗公司的50%~60%国有资产可向民间资本出让……”
而在同时出台的7号文件《上海市市级卫生事业投融资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由上海申康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市级卫生事业的投融资改革,并详细阐述了其运作方法。在得知这个方案之后,一直试图进入上海医疗产业的华源等几家业外资本,都感到“很振奋”。
但在9月底,市权威部门表示操作该方案尚有一定困难。而当初课题通过评审之后即在徐汇区进行试点的设想,随着徐汇区政府有关部门官员的轮岗,也未能实现。2003年12月8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关于本市促进社会办医和发展民办医疗机构若干意见》,宣告了上海医院改制最终舍弃“激进”方案,而选择了“渐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