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长盈利稳定
中药行业的34家上市公司中,已有29家公司公布了半年报。29家中药公司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净利润3576万元,同比增长16%。从29家公司的经营情况看,平均毛利率由38%下降至36%,期间费用率由29%下降至27%,销售净利润率保持6%水平。
29家中药公司中,只有2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出现下降,其余公司的收入都保持增长。这29家公司中,有2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增长,其中广州药业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225%,位列增幅榜首。云南白药2005年中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3亿元,净利润1.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和52%,实现每股收益0.396元/股。如果按单季度数据统计,公司净利润已经实现连续第4个季度同比增长率超过50%。如果按累计数据统计,公司净利润已连续第3个季度同比增长率超过50%。
净利润出现下降的公司有9家,其中九芝堂、华神集团分别同比下降47%和45%。
从统计数据看,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长率均为21%。虽然这一增速较整个医药行业25%的增速略低,但已明显快于去年同期,去年同期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增速分别为13%和8.5%。从盈利能力看,中成药的销售利润率维持在10%,而中药饮片的利润率则由8%下降到4%。这主要与国家强制要求中药饮片厂从2005年1月1日开始进行GMP认证,中药饮片厂的费用支出相应增加有关。
下半年经营环境相对稳定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的通知,发改委于2005年8月1日起将非处方药(OTC)的定价权下放到省级物价部门,中央不再对非处方药的价格给予任何指导。
这一政策的实施会造成窜货现象增多,加重企业负担,因为地方保护主义而导致的价格歧视,以及政府的重复无效劳动的增加等等负面影响。
对于不利影响,企业会通过保持出厂价的一致及控制进销差价率的统一,尽量降低不利影响。而且由于各企业的产品性质、销售网络等等因素的不同,对各企业的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具体的负面影响很难量化,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需动态跟踪。
据了解,由于相关实施细则的颁布将可能在10月份左右出台,故我们判断,这一政策实施对非处方药企业(上市公司中主要以中药企业为主)的影响也会推迟,最早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出现,或延至明年初显现。
另外,虽然从今年5月下旬有关药品降价的消息就不断传出,但本次药品降价主要以抗生素为主。故从目前形势看,对中药的降价将最早于明年初出台。
因此,总体上看,中药企业下半年经营环境相对稳定,中药企业全年的经营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中信证券研究部/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