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中国两大全球经济大国的崛起为全球制药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因在西方国家受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更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和名目繁多的管理部门审批的困扰,制药业正逐渐将其研发基地转移到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发展中国家去。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发费用、时间和风险最小化。业内人士的估算表明,将新药推向市场的成本需要8亿美元。欧盟制药行业协会 (EFPIA) 估计,实验室开发的10,000种新药中平均只有一到两种会成功地通过药物开发的所有阶段后批量生产。
制药公司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宁愿外包给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坚持在西方国家开展昂贵的研发工作。对于考虑在印度和中国发挥他们强大的知识潜能的公司而言,与当地公司结成连盟、达成合同外包安排及在当地建立子公司都是不错的选择。
Frost & Sullivan 行业分析人士 Himanshu Parmar (http://pharmaceuticals.frost.com) 表示:“合同研究机构 (CRO) 是个受欢迎的选择,它们为多种客户基于合同进行医药和科学研究。他们执行部分或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的工作,包括临床试验管理、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原始记录纲要和最终报告进展。”
这些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外包活动占全球临床试验总量的20-30%。可以接触到两个国家的特有技术并且以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 24小时为基础确保了他们的竞争优势。此外,开始时较好的管理减少了开发风险。
尽管有这些优点,这两个国家可利用的机会还是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存在着一些与质量和基础设施相关的考虑。公司担心可能会失去对过程的控制和专有知识。利用复杂远距离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关系需要正确的管理。管理部门的叫停甚至也会带来延迟。
这激发了个别国家的国内公司和政府对提高境外参与程度、在世界地图上占据显要之地、为改善临床试验设施而完成必要的改造。
Parmar 先生表示:“印度和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接受高品质的卫生保健的机会,这对研发外包来说是有利的。这两个国家的管理环境正日渐转向赞同进行临床研究。”(消息来源 Frost & Sulli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