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循环经济”理论之后,循环经济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最高层次,成为引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当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循环经济”理论之后,循环经济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最高层次,成为引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然而,40多年过去了,对于资源之争越来越成为国际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清楚地看到,发达国家通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努力保持和增加自己的优质资源总量、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但是对于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充分认识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甚至让更多人知道、理解、懂得循环经济,却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循环经济这一概念越来越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今天,中国要立足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就必须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战略。
安徽丰原集团,10年前还是亏损额达1700万元、资产负债高达5000多万元、年产柠檬酸不足3000吨的濒临倒闭的企业,如今却成为拥有20多家子、分公司,其中两家上市公司和一家控股的地方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在职职工达1.8万多人,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出口创汇居全国同行之首的大型企业集团。他们正是对循环经济的不断探求、倡导和创新,走出了一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生态“双赢”的新型工业化新路子,成为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中“倡导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的典范”。
丰原十年,十年风雨征程,十年花团锦簇,无不得益于全体丰原人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无不得益于全体丰原人坚持对循环经济的倡导、探求与创新;无不得益于倡导、探求与创新循环经济中形成的“丰原模式”……
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探求循环经济
对于循环经济,丰原人一开始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对循环经济的概念都很模糊。可以说,他们是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死关头,为冲出环保与生产“两难”的境地,才走上倡导、探求循环经济的创新之路。
10年前,丰原集团的前身蚌埠柠檬酸厂,却因管理不善、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被列为淮河流域治污19家重点关停企业之一。1994年10月,以李荣杰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就面临着企业亏损倒闭和环保治污的双重压力。企业要起死回生,走先发展后治污的路子,国家淮河治污的“最后通牒”不答应;先治污再救厂,企业要加大投入,自身又力不从心。面对两难的境地,怎样才能开辟出一条让企业发展和环保治污共同“双赢”的新路呢?
绝境之中,李荣杰和大家一起奋力一搏,在管理上,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三项改革,统一大家的思想,激发全厂职工的斗志;在生产上,对设备、工艺调整改造,尽快恢复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短短40天,他们拆下了300多吨陈旧设备,彻底解决了过滤系统、发酵空气系统及冷却系统中的诸多问题,改进了工艺,堵住了生产上的“跑冒滴漏”。当年12月,在工艺改进后的半个月,全厂就生产柠檬酸160多吨,使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000吨提高到5000吨。1995年元月,以月产柠檬酸480吨创下建厂以来的最高纪录,到3月底,已生产柠檬酸1660吨,赢得了复产后的首季开门红。
这些产量在今天看来,对于年产18万吨柠檬酸居世界第一的丰原集团确实微不足道,但能让当时“山穷水尽”濒临倒闭的柠檬酸厂,又呈现出“柳暗花明”重整旗鼓的新的生机,确实非常不容易。
企业要发展,职工要生存,光靠这么点产量是难以为继的。作为化工科班出身的李荣杰清醒地认识到,企业主打产品是柠檬酸,柠檬酸的出口决定着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命运。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加生产规模,加大技改力度,全力推动技术创新。如果说,改革转机建制,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科技创新与进步,则为企业发展安上腾飞的翅膀。
他们针对原来柠檬酸生产原料主要是山芋干,带渣发酵,杂质多、收率低、污染大等问题,就从源头入手,改玉米为柠檬酸生产的原料,通过对国内外柠檬酸生产工艺、设备、自动化控制、投资额等各项指标比较深入细致分析,结合企业实际,发挥我国古老的传统发酵技术优势,选准以原料进行生物发酵这一当今柠檬酸工艺上的重大课题为突破口,全力以赴进行攻关。
当他们胜利完成了工业化试验,由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把神话变成了现实,打破了国内外一些权威专家在多年研究提出的玉米粉不能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的结论,使我国柠檬酸发酵水平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并掀起了柠檬酸技术的中国丰原变革旋风。
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很快显示出极高的经济效益。企业生产能力在原设备的基础上提高了30%,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节能降耗,单位成本可降低每吨1000元,并且含糖废水COD降低50%。另外,由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产生的废渣,开发出高附加值的玉米蛋白粉,产生的废液提取出高附加值的药用酵母……与此同时,丰原投资2400万元兴建环保工程,采用国际先进的UASB厌氧生化技术和H/O好氧生化技术治理废水,使废水的COD含量由1000M G/L降至100M G/L,远远低于300M G/L国家相关行业排放标准。废水治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又用于燃料锅炉、溴化锂制冷系统和职工食堂作为燃料,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技术先后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国家科技成果证书”、“国家发明专利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等荣誉。美国化学界权威刊物《化学文摘》将此发明登载后,在国际生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对于柠檬酸的下游工艺,中国的分离提取技术比发达国家落后好多年。丰原采取合作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方式,进行消化、融会、创新,很快进入分离提取技术领域的膜分离、色谱分离、分子蒸馏等技术高端,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很大的突破,如L-乳酸生产中应用微滤膜、纳米滤膜技术和分子蒸馏技术,酒精生产中采用联产系列酵母与汽化膜浓缩技术,赖氨酸生产中应用纳米滤膜与ISEP连续离交技术,大豆和玉米油中应用CO 2超临界萃取天然维生素E技术,谷氨酸生产中应用低温一次连续等电结晶和副产品农用硫酸钾及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技术等,使生产过程中酸、碱用量大为减少,生产成本大为降低,环保治理难度得到很好的控制,从而也使我国落后的发酵工业真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技术和分离提取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开创了柠檬酸生产技术新的天地,也为我国柠檬酸生产及发酵行业环境保护“三废”治理拓展出一条新的路子,同时也为丰原集团探求和倡导循环经济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丰原人在探求循环经济中技术创新的实践,使丰原在企业发展中由惊人的一跃,开始向国际生化巨人的高度大步前进。丰原的柠檬酸产量由10年前的3000多吨,如今增加到22万吨年生产能力,增幅近80倍,居世界第一;10年前,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元,如今增加到50亿元,增幅达200倍;10年前,企业出口几乎为零,如今出口创汇达1.5亿美元,出口量居中国精细化工行业之首。
1997年12月全国人大环资委视察组,在丰原参观后指出,“丰原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促进治污工作和企业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同年12月31日夜,中国拉开淮河流域环保工程“零点行动”的序幕,中央电视台以丰原作为监测现场向全球进行报道。
多年来,丰原集团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先进单位”、“国家化工清洁文明工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国内同业中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双达标”企业。
“吃干榨尽”是丰原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体现
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意识,循环经济应运而生,我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最近,国家发改委要求,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的地位。
循环经济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物的资源化为目的,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但是,与当前技术经济的成本比较,废弃物处理技术发展滞后,废弃物品变成有用资源的再生成本相对较高,增加了循环经济的推进难度。
面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丰原却有自己的做法。
10年来,丰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自主专利技术和掌握的世界领先的提取分离技术拓展到淀粉糖、味精、赖氨酸、燃料酒精等生产领域。从丰原集团循环经济工艺路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玉米经过预处理进入柠檬酸生产和淀粉糖生产,并产生出蛋白饲料;柠檬酸生产出柠檬酸及其盐类产品,生产中的高浓度COD废水进入环保一厂,产生的沼气通过制热、制冷设备又回到柠檬酸生产之中,环保处理中的污泥成为很好的农家肥。淀粉糖又生产出L-乳酸、酒精、氨基酸;葡萄糖又生产出山梨醇、维生素C;L-乳酸又生产出可降解的新材料聚乳酸和食品、药品原料;酒精又生产出乙烯、聚乙烯、环氧乙烷等化工原料;赖氨酸、味精、氨基酸等生产中,氨基酸产生的高氨氮废水进入环保二厂,生产出三元复合肥,稀氨氮废水经过回收利用,一是进入酒精生产,一是处理成低浓度COD废水,进入环保三厂,变成沼气通过热风炉为环保二厂供热,沉淀的污泥成为农家肥。这些农家肥和复合肥,又成为农民种粮的好肥料。
“企业发展,环保先行”,到目前为止,仅丰原集团总部所属的丰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先后投资2.87亿元兴建了三个环保处理厂。其中,环保一厂为年加工玉米60万吨的生产一区服务,日处理COD含量为10000M G/L的废水2.2万吨,日产10万立方米沼气,用做生产过程中制冷设备和一台4吨锅炉的燃烧能源,同时供应职工食堂做燃料。环保二厂每天处理浓氨氮废水6000吨,生产20万吨/年三元复合肥;环保三厂为年加工玉米100万吨的生产二区服务,日处理废水2.5万吨,日产沼气10万立方米。据计算,20万立方米/天然沼气提供的能量相当于240吨标准煤,仅此一项,每天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5万元。
在这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清洁下水及部分处理后的污水成为美化厂区的绿化用水和办公大楼、厂区车间卫生间卫生冲洗水,还用于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为减少水的蒸发量,有效降低水的温度,增加水的重复使用率,采用地埋式、大容积冷却水池,同时还采用集中循环水泵房和循环水池,并设置旁滤、水质稳定和杀菌装置,用于去除循环水中的浑浊度和细菌,防止冷却设备和管道结垢,以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和设备使用寿命。
丰原的生产原料采用玉米、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为基础原料,为无毒农副产品,在加工中不产生有害产物,原料以低能源消耗的种植获得,再生性较好。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通过高新技术的采用,对玉米“吃干榨尽”,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并使资源反复循环流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三废”的回收利用率,达到清洁生产技术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了发展与环保齐头并进,比翼双飞,形成了双赢的格局。
这就是丰原的循环经济,丰原循环经济模式,是对循环经济最好的诠释。
只要到丰原来过的,无不看到丰原循环经济蕴含着企业发展的勃勃生机,无不看到丰原循环经济对加大淮河流域污染治理起到的巨大表率和推动作用。正如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所说:“丰原能有今天的规模,关键是企业坚持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的丰原循环经济模式,随着企业环保技术的日益深化,企业生产越来越洁净,产品质量越来越有保证,我们确实尝到了环保治污的甜头,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和企业发展的机会。”
“粮食与能源搭桥”是丰原实现循环经济的新理念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产品总量已居世界首位,年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4.5%,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近几年的农业丰收,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然而,由于农产品深加工转化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未形成“增产-消费-刺激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副产品滞销,农村劳动力过剩,成为我国三农最为敏感的热点问题中的重要因素。
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低下与人们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产品加工技术能力远远落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79∶1,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4∶1。就整体来说,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率在70%以上,有的达到90%,而我国仅在30%左右,多数产品属于初级粗加工,其增值只有20%-30%。以玉米为例,美国玉米深加工量占玉米加工总量的15%-20%,可加工2000多个产品,而我国玉米深加工比例仅有9%,只能加工出100多个品种。国外跨国大公司以其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雄踞国际市场,像ADM公司、CARGILL公司等其销售额都在百亿、乃至几百亿美元以上,而我国目前农产品综合加工企业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寥寥无几,凤毛麟角。每年我国都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国外的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如赖氨酸、山梨醇、天然维生素E等。
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经济实力不强,创新能力差,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这是困扰和制约我国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的根本原因。
环顾当今世界,当人类在建立起空前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前所未有的困境。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地球,重新反思过去,都在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寻求新的发展途径,都希望人类与自然在地球上共同生存能有一个和谐、协调良性循环的环境。同样,资源之争,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谁拥有更多的资源,谁就拥有未来和明天。
所以无论是我国的农产品深加工问题,还是国际间资源争夺的问题,都关系到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解决或是自然的、人为的带来的各种危机。
安徽丰原集团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站在国家和历史的高度,提出“粮食加工三个阶段”、“让粮食与能源搭桥”的新的循环经济理念,并根据这些理念,分步开始实施总投资达152亿元、年加工500万吨玉米和小麦、200万吨油料作物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这是对丰原循环经济模式延伸与发展,丰原人把粮食加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把粮食粗加工转化为米、面、油、糖,提供满足人们日常温饱的生活必需品。第二阶段,利用生物发酵和现代化工分离技术,把粮食转化为有机酸、氨基酸等。而第三阶段,是将粮食加工向能源、生物新材料等方面发展,用可再生的粮食资源转化为工业资源,部分取代不可再生的石油化工产品,缓解国家能源危机,维护生态平衡。
这又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这年700万吨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涉及有机酸、氨基酸、淀粉糖、酒精、酵母、油脂、酶制剂、乳业、新材料、食品、医药等十几个门类,上百个品种。700万吨农产品深加工,预示着每天将有300节火车车皮的玉米、小麦及油料作物进入丰原,或者说每天有1500辆10吨位的装满玉米、小麦及油料作物的汽车进入丰原,也标志着安徽省全省有40%的农产品可在丰原集团实现转化。
这又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工程,从农产品加工规模、产品规模和投资规模在我国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不仅开辟了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新纪元,也将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高新技术引领改造传统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
李荣杰说得好:“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出路何在?就在于以贸工农一体化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在于培养和发展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在于走深加工、产业化、集团化、创名牌的路子,靠深加工才有生命力,靠产业化经营才有实力,靠集团化运作才有规模效益,靠名牌战略才能参与竞争,赢得市场。丰原的发展,就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生存环境,使丰原真正打造出参与国际竞争、立于世界之林的‘生化航母’。”
到2003年底,丰原已建成17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其中包括产量占世界第一的22万吨/年柠檬酸及柠檬酸盐项目、产量居世界前列的9万吨/年赖氨酸盐酸盐项目、8万吨/年味精及精制谷氨酸盐类项目、3万吨/年L-乳酸及乳酸盐项目、10万吨/年葡萄糖及麦芽糊精项目、1万吨/年食用干酵母、酵母精粉及饲料酵母项目、附产55万吨/年玉米蛋白饲料及菌体蛋白饲料项目、20万吨/年有机复合肥和20万立方米/天然沼气项目、18万吨/年加工油脂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丰原与比利时格拉特公司合资建设的3万吨/年L-乳酸及乳酸盐项目,是目前中国及亚太地区最大的、惟一能够提供纯L-乳酸的生产项目。在此基础上开发生产的衍生产品聚乳酸,可制造包装用薄膜、容器等塑料制品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完全降解,对彻底解决“白色污染”,恢复生态环境将发挥巨大作用。另外国家新兴能源试点、示范的重点工程项目———32万吨/年燃料酒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它的建成,不仅能够提高汽油中的辛烷值,减轻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而且能有效缓解能源紧张、农产品出路等诸多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
丰原十年,十年丰原,是什么巨大的魔力,使丰原成为中国生化产业的翘楚?是什么神奇的妙方,使丰原为中国生化工业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人们由怀疑到惊叹,由难以置信到敬羡佩服,丰原人创造的“丰原模式”,由此而出现的“丰原现象”,成为当今中国生化行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奏出的最辉煌的乐章。
八年前,董事长李荣杰曾经写到:“创新的思维,大胆的探索,丰原人开创了生物发酵的新天地。
“丰原人独创的玉米发酵生产柠檬酸技术,实现了柠檬酸行业的多年梦想。
“繁衍绿色生命,关爱人类健康。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挑战中图发展,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丰原人不断迈向生物化学领域的新境界。
“非凡的创造,无私的奉献,卓越的追求,是丰原人永远信奉的人生哲学。”
是的,丰原人用心血和汗水,辛劳与智慧成就了今天,走出成功的发展之路,也正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丰原,是中国的丰原,更是世界的丰原。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即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基本行为准则(称为3R原则),具有低开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是解决目前可持续发展中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
减量化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准则,它从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并在产品制造、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系统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助于恢复环境的自净能力,恢复生态平衡,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延长产品的使用期,提高重复使用率,使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提高水、矿物等各类紧缺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经济是“点绿成金”的经济,它的魅力在于带来全新的环境效益的同时,具有强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