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关部门获悉,青海省将加快GAP药材基地建设,计划到2010年建成全国重要的药材种植基地。
长期以来,青海省中藏药发展面临药材只采不种、野生资源保有量不断下降的问题,致使部分重要药材处于濒危状态。近几年,在“藏药热”的带动下,青海省藏药生产企业迅速增多,目前全省有藏药企业20多家,但原料紧缺严重制约着青海省中藏药的发展。
为建立稳定的药材原料基础,推进中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青海省制定了《中藏药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纲要》,将加快原料基地建设作为中藏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将积极扶持地方和企业开展规模化药材基地建设,重点加强青海地道中藏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和中藏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加快特色植物沙棘、白刺、枸杞等封育繁殖基地建设,培育藏茵陈、大黄、红景天等地道药材GAP生产基地,实现青海省主流中藏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同时积极开展珍稀濒濒危中藏药动植物资源的种植(养殖)和替代品研究,为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力争在2010年前沙棘、白刺、枸杞等封育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青海省藏药材资源特别是地道药材收购量逐年上升,而药材产区却不断缩小,产量逐年下降。青海藏药材年需求量在2000至2500吨之间,但年收购量不足1000吨。中藏药产业缺乏稳定的原料供应基础,药材人工种植十分有限,还处于野生资源采集阶段。雪莲、麻黄、红景天等重要药材处于濒危状态,药材资源种植与规模开发的要求很不适应,如重点品种所需藏茵陈原料80%从尼泊尔、印度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