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江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近年来,江门市各地暗自发力,逐渐发展起了一个以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生产企业为主体的新产业,目前,这类企业在五邑各市区已近百家,年产值达40亿元,己成为一支潜力巨大的新产业经济。
据统计,截止去年底,江门市己有药品生产企业26家,药品包装材料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8家,保健品、化妆品生产企业24家。从企业总量和规模来看,江门市医药经济产业的发展仅次于广州、深圳、珠海。从企业效益来看,江门市的医药、保健品、化妆品企业在全省范围内,亏损面最小,大部分是效益较好的盈利企业,包括经改制后的老医药企业和近年新办起来的外资民资企业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纷纷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企业。
江门市的医药生产企业近几年得以蓬勃发展,除了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简称“药监局”)充分发挥监管帮促的职能也功不可没。市药监局在依法行政中坚持了新的监管理念是:“监管”促进了规范,“帮促”强化了监管,并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如去年推广“两G”认证,即“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在去年6月30日前要完成GMP认证,否则就不予换发生产许可证。当时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情况下,市药监局的有关人员主动深入各企业开展“帮促”活动,下跑企业,上跑省有关职能部门汇报沟通,费尽心血使全市13家制药厂有11家企业共获得17张GMP证书,其中全厂通过的8家。认证的企业共投入约3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在推行GSP认证方面,通过多次召开批发、零售经营企业会议,申明有关要求和具体做法,并提供技术指导,督促改造,使全市33家药品批发企业,32家依时通过了认证,1家被取消经营资格。全市1211家零售药店通过认证的有898家,其余的在整改中。从而保证了该行业近5万人的就业稳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江门市药监局在依法监管的同时,时时不忘支持、帮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先后制定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医药行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外资民资发展医药经济。通过各方努力,近两年就吸引了如生产血压计、体温计等产品的“华港精密”,生产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保健品的“李锦记”等知名企业来投资办厂,还有“大参林”、“老百姓”等大型连锁药业来投资办店。
江门市药监局在监管中还加强了调查研究,为江门市如何加快发展医药经济,如何扩大医药产业规模,先后撰写了《关于促进医药企业脱困调研报告》、《关于江门市发展中药材生产探讨》、《关于江门市化妆品产业状况的调研》等系列专题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据药监部门有关人士分析,今年我江门市医药产业产值有望突破50亿元,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并非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