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宁夏回族自治区今年3月份在固原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回族医药研发机构之后,我省回族中医马云寿就一直渴望自己能成为拯救挖掘、整理总结、继承发扬青海回族医药的先行者和传播人。12月6日,酝酿了大半年的“青海回族医药研究所”计划,终于露出一线曙光,有人向马云寿抛来“绣球”,表示愿意合作。
散落民间人不识
2000年,马云寿以祖传药方为基础,加工而成的各种药品及保健品,获得了国家专利,取得了国家药检部门的技术验证,并准许他生产和投放市场,但是马云寿苦心研发的产品并没有打开财富之门,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回族医药缺乏认识和了解。在藏药、蒙药、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十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纷纷“老树发新枝”时,作为祖国医药不可分割的回族医药,却始终以口头相传的方式,散落于民间。
不仅这样,记者对一些在回族群众中有很高威望的回族医生的走访中,也没有见到真正以回族医药机理、运用回药特有的香药、丁香、木香、龙脑香、乳香、草豆蔻、沉香、檀香、龙涎香、苏合香油等有医疗作用的传统药剂入药的医生。这些回族医生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他们对回药的了解也仅限于神秘、神奇的层面,知道回药在民间广泛存在,但不能提供具体线索。
回药理论自成一体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晓临在谈到回族医药时说: “2005年世界民族医药大会上,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惠鲁生提出,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回药等)的现代化开发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回族医药的医药理论、医治方药、诊疗技术、药物炮制、制剂加工技术以及体疗、食疗、卫生保健等方面有自己成熟的一套理论体系。同时,回族医药和中医学有着相似的哲学思维、医疗特点、用药经验和历史命运,都属于中国的传统医药。”
王晓临目前正在攻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他受“回族医药研究所”的创意启发,自愿为回族医药的发掘整理、继承发扬提供力所能及的理论支持。在他接触回族医药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经完全为回族医药的广博与深邃所折服。据他介绍,结合辨证、辨病、辨经,论证养生、预防、治疗、康复为特点的综合性实用学科的回族医学,对当今许多疑难病症及慢性疾病有独特疗法,意味着民族药物在现代医学领域仍然具有广阔空间。因此,王晓临对回药这朵祖国医学奇葩的未来和前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从辉煌中走来
如果说藏药有经典专著《晶珠草本》,蒙药有《识药晶鉴》,而回族医药无论是回医先贤的巨著《海药本草》,还是后人编纂的36卷本《回回药方》,其丰富的内容和极高的学术价值都不亚于《本草纲目》。有医学专家指出,《海药本草》在唐末五代的民族医药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不仅补充了《神农本草》、《名医别录》、《唐本草》、《食疗本草》和《本草拾遗》等传统医药药典的不足,丰富了中国药物学,是回族医学的重要基础与典籍。回族先贤独创的外治法及其对骨伤科的论治具备了时代的先进性,如《回回药方》中对头部外伤的诊断,根据组织损伤程度,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在今天看来仍然科学、合理。
起于隋唐,盛于晋元,荟萃了回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和经验的回族医药,在明末清初的回族人口分散迁移的过程中,逐渐散失。但是,运用其独到的医理医术和古方验方治病救人的临床实践,却从来没有离开回族人民的生活。马云寿积极筹备“青海回药研究所”,初衷就是拯救、挖掘、整理散落于民间的回族医药古方验方,构想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生产回药,让回族医药重新焕发生机,做成和青海藏药一样具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