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生物科技的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将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形成一个新的巨大的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作为西安高新区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伴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依靠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凭借园区内优质的服务及良好的政策环境,已经聚集了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轮“朝阳”在“十五”期间已经冉冉升起,2005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180亿元。
厚积薄发 聚集发展强劲动力
如今,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地区和城市多把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其战略发展的重点。国际上,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其中美国作为生物制药的发源地,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占了全球的90%以上。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相对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要求将生物医药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这就为西安高新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多年来,西安高新区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着力予以培养,力求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到2004年底,高新区有生物医药企业184家,包括化学原料与制剂制造、中药材加工与中成药制造、医疗用品与器械制造、生物制品、医药与医疗用品销售、保健品等。而今形成了以天诚和皓天为代表的天然植物提取与制品,以东盛、海欣为代表的化学原料与制剂,以西大北美、陕西超英为代表的生物芯片和生物诊断技术等优势企业和相关产业。截至2004年底,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5.58亿元,比2002年的72.06亿元增长88%,产业总量列高新区第三位,增速排名第一。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9.27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104.35亿元。
在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分布中,生物制品占26%,中药材加工与中成药制造占24%,二者相加占到整个医药企业的50%,说明生物医药及中药加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现在已经形成了陕西省医药总公司、东盛集团、步长集团、绿谷制药、迪赛药业、金花制药、益尔高科、蓝溪集团、高科生物、力邦制药等十余家年产值过亿元的大型企业,为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十五”期间,以现代制药为基础的中药提取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2005年化学药销售额达105.6亿元;中药企业依靠本地资源优势也有了较快发展,GMP改造全部完成;植物药提取企业发展迅速,皓天、慧科等一批企业成立时间虽短,但销售业绩在两三年内就接近1亿元,产品全部出口。恒生堂制药的“解毒维康片”获得了国内惟一一个中药治疗白血病的批文;金花股份的“泰格虎骨粉”、“金天格胶囊”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千禾药业历时四年通过了欧洲MHRA认证,已和英国签订10年的药品生产合同;绿谷制药的双灵固本散已获得美国FDA临床认证。东盛等企业品牌优势更为明显,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作为全国十大生物医药基地,高新区将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的集中优势,以东盛、绿谷、步长、金花、力邦、千禾、海欣、益尔、皓天等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配套和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中药现代化和生物新药为重要发展方向,做大市场平台,形成中西部最大的现代化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集群,预计2006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将达到260亿元。
发挥优势 朝阳向骄阳奔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凭借自身的优势,生物医药产业也不例外。众所周知,陕西的中药产业能够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依托陕西的科技和资源优势。陕西是我国的中药材资源基地,秦岭素有我国的“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闻名的“中药材之乡”之美誉;陕南现有各类中药材资源4000多种,其中《中国药典》收列的主要品种达580多种,常年收购经营的中药材400多种。西安大鹏生物科技公司和步长集团就是充分发挥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在市场中得到了广泛认可,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加上西安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并拥有西安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中心、中国国际抗体研究和发展中心、国家药物安全评价中心、国家西部植物化学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生物技术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使得西安生物医药产业的科研实力非常雄厚。这些机构不仅为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人才保障,而且直接吸引了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进驻高新区。
通过多年的发展,东盛、步长、绿谷、金花等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研发、市场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和竞争优势,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快速发展。力邦制药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年销售额已经突破2亿元,并走出国门,投入2000多万元在加拿大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使得力邦不仅可以获得世界上最新的技术信息,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去年11月22日,西安高新区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医药出口基地,也是西北地区惟一的一个,这标志着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得到了充分认可。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建设,又进一步提升了高新区医药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出口辐射作用。预计到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30%,形成2个年收入过100亿元,2个过50亿元、10个过10亿元的大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争取各类新药品种超过300种,择优做大30种。
同心协力 促进朝阳产业迈上新台阶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守国分析认为,西安高新区虽然有很多企业和不少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但在研发上投资较少,使得企业研发薄弱,不能满足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
何以弥补当前生物医药产业上的不足呢?赵守国等许多专家认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乎国家在新一轮世界经济竞争中成败的关键之一,我国在许多技术领域的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化程度和水平上。所以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倾斜来引导学校、企业和投资机构关注能够产业化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药物研究技术和产品的初期研究资金需求量非常大,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府基金和企业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药物研究和产品开发领域,并在特定时期,对生物和制药产业实行政策倾斜。
力邦制药公司总经理陈涛则认为,在资金使用上,应该把劲使在刀刃上,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选准重点,集中使用资金,争取在2-3年内使陕西在几个项目上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可以尽快使得生物和制药产业具有自我造血能力。
在战略制定中必须考虑产品的市场接受能力和规模,以市场化为先导、产业化为重点、集群化为方向,重点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把发明尽快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变成效益。在选择项目时,优先支持可以带动上下游产品开发的重点产品,引导和帮助生物和制药产业形成集群化。另外,摸索和建立新的“产学研”科研体制,引进市场竞争,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和提倡教授在企业兼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才能使企业的科研具有创新活力,走出低水平模仿重复的产品开发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