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停牌已经7天的华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00656)发布公告承认财务造假,2001年至2004年间至少虚增利润6600万元,由于业绩出现重大亏损,华源制药可能在2005年年报发布后成为ST公司。
公司可能成为ST 公司
华源制药董事会在决议公告中说:“公司结合2005年度审计进行了自查,发现公司确实存在财务数据失真、会计处理不当、收入不实、虚增利润等问题。如果按照自查结果进行财务数据追溯调整,公司2001年、2002年、2004年净利润应为负值,2003年净利润将调减为3000万元左右。”此前公布的华源制药年报显示,2001年至2004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887万元,2026万元,4725万元,1013万元,合计9651万元,与现在公告中的数字相比较,华源制药虚增利润至少6600万元。
华源制药的公告还说:“2005年受主营业务维生素C及天然脂肪醇销售价格下滑、转让辽宁华源本溪三药有限公司股权交易损益等因素影响,预计公司2005年度业绩将出现重大亏损。由此,2005年年报披露后,公司将可能成为ST公司,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财政部论文惊爆华源制药造假“ 黑洞”
今年3月5日,《财政监督》杂志发表财政部驻上海专员办的一篇名为《巨额造假 粉饰太平——某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手法面面观》的学术性文章,指某上市公司通过空壳公司设立账外账、虚构往来账户转移虚增利润等10种手法进行会计造假。
虽然文章隐去了该上市公司的名字,但是其中很多细节特别是罗列的大量数字,与华源制药相关公开信息完全吻合,华源制药财务造假问题浮出水面。 4月3日,华源集团有关人士明确表示,财政部上海专员办撰写的文章中所提到的“某上市公司”就是华源制药。华源制药股票当天因此而临时停牌,同日刚从香港出差归来的华源制药董事长陆云良等人急赴上海证券交易所及上海证管办交涉相关事宜。
根据财政部上海专员办的论文,不良债权置换是华源制药虚增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2001年至2004年华源制药不良债权置换包括安徽华源广生公司的股权重组中置换出的不良资产2290万元,安徽金寨华源股权置换出的不良资产2096万元,本溪药材置换出的不良资产1783万元,改制后转挂华源日化销售公司的应收款1436万元。
上海专员办认为,这些不良资产在置换前均是3年至5年以上应收款项,应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同时重组中债权资产转让华源制药未履行对相关债务人的通知。此外,华源制药利用子公司安徽金寨华源公司的一宗土地交易虚增收入达到1.9亿元。其“造假手法之多、违规金额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被认为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财务“ 造假” 谁之过?
华源制药是华源集团最大的制药企业,其前身是“老八股”之一的浙江凤凰。1997年至1998年华源集团并购重组浙江凤凰,2001年前后华源决定将其打造成为华源旗下的医药产业平台。2000年底,该公司账面净资产为1.5亿元,不良资产(包括3年以上应收账款,长期呆滞的存货等)高达9000多万元,公司主营的日化、化工业务部分,共有全民身份职工1140人,且经营亏损。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源制药开始了向医药产业转型,并试图在产业转型和资产重组中解决和消化历史遗留问题,华源制药因此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同一时期,作为华源制药的大股东华源集团正处在大规模扩张的时期,需要补充大量资金,华源集团对旗下各公司都提出了具体的利润要求,据内部人士透露,华源制药每年需要上缴几千万元的利润。大股东的利润要求和消化内部不良资产的双重压力使融资成为华源制药的唯一选择。按照国家增发新股的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连续盈利3年以上。华源有关人士说,“靠一副烂摊子根本实现不了这个目的,利用会计手法处理不良资产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公司只有死路一条。”
在华源制药财务造假一事中,作为财务审计人的上海东华会计师事务所所扮演的角色令人生疑。2001年华源制药转聘上海东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财务审计机构,之后双方合作到2004财年结束。而财政部驻上海专员办发现华源制药财务造假时间,都集中在这4年。对于造假风波,上海东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对媒体的解释是:“没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