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态势如何?在9月12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主办的''2006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上,来自美国、西班牙、墨西哥、韩国、加拿大以及中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学者一起,就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与对策、中医药在海外应用的现状、中医药理论的西医解释、中医药的最新研究方法与成果等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讨论。专家们既对中医药在海外的迅猛发展感到十分欣慰,又指出其面临的多方挑战,包括如何用世界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释玄奥的中医药理论、日韩等国对传统医药的研究异军突起对中国的冲击等。专家们强调,中国的中医药工作者们应不懈努力,认清形势,以保持中国传统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优势。
■喜——中医花香飘四海
历史上,中医药走向世界经历过两次浪潮。一次是在公元6~8世纪,中医药传播到东方各国,日本的汉方药、韩国的韩医以及越南的东医都是从那时开始兴起的。一次是自公元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综观后一次浪潮可以看出,自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针灸率先走出国门之后,中医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国际化进程,并且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如今,30多年的发展中医药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龙致贤指出,我国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活跃
统计资料表明,目前与我国开展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的国家累计超过100个,每年与我国进行合作交流的国家数量均维持在50个以上。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的地区范围不断扩大,除传统的东北亚、东南亚、北美及欧洲等地区外,我国与非洲、南美、中东和澳洲等地区的国际交流合作开始明显增加。到目前为止,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另外还签订了16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WHO在亚洲设立的15个“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有13个与中医药有关;2003年,WHO在其制定的《全球传统医学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中国的针灸、中药等传统医药正在全球获得广泛重视,在人类保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对外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据国家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刘宝利介绍,多年来,来华接受中医药教育和培训的留学生人数一直居自然科学类来华留学人数的首位。近几年来,我国中医药院校与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开展合作,成立中医药学院或在大学开设中医(针灸)专业,共同培养中医药(针灸)人才。一些国家的针灸、中医教育正向正规学历教育发展。统计资料表明,日本、韩国建立了政府承认的以中医药为基础的汉方医学和韩医教育的正规高等院校;在欧洲,英国政府承认的中医药高校有MIDDLESEX大学的五年制中医学院和伦敦中医学院;比利时建立了开展中医本科学历教育的李时珍大学;德国有38个医学院开设了针灸课;法国政府在一些公立医科大学开设针灸课程;美国注册的中医学院有72所,经教育部审查批准的达30所;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了中医学系,成为西方国家正式设立中医学系的第一所大学。
◆中医医疗规模不断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的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5万多所,针灸师超过1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2万名,每年约有30%的当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过中医药保健治疗。欧洲和美国的针灸师较多,仅德、法、英3国就有约2万名,美国超过1万名。在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当地中医不仅为民众服务,而且也为政府首脑和领导人服务。我国向非洲和中东地区40个国家派驻的42支援外医疗队,不但用中药、针灸等中医疗法为当地民众治病,有的还担负了所在国政府领导人的保健医疗工作。
另外,中外政府间合作协议框架指导下的高等院校和医疗、科研、生产机构间的合作不断增多,水平和层次也明显提高。如中坦合作的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中德合办魁茨汀中医院、中日合作的中医药治疗大肠肛门疾病的研究、中澳合作的中草药防治血液病的研究、中俄合作的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研究、中意合作的中医药防治肿瘤和糖尿病的研究等。中医药国际交流由原来分散、自发的劳务和产品输出逐步向中医药教育培训、科研与开发和医疗服务合作转变,正成为我国对外合作交流的优势项目。一些国际性和区域性中医药学术组织的不断建立,为在世界上传播和推广中医药、规范中医药国际市场、维护中医药从业人员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海外立法取得突破
2000年,中医药首次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以法律形式得到承认和保护。同年,阿联酋、泰国、南非政府相继宣布中医在本国合法化。韩国、越南、新加坡在给予中医合法化的同时,还建立与我国相似的专门的传统医学管理机构。2000年~2002年间,中药先后在古巴、越南、阿联酋和俄罗斯获准以治疗药品形式注册。这是国际社会首次针对特定的传统医药进行立法管理和药品注册,相对于其他传统医学,中医药在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方面获得了先期突破。
◆中药出口总额逐年增长
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国际市场的形成,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2005年达到8.2亿美元。我国中药产品已出口到五大洲135个国家,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此外,中药出口范围进一步扩大,中药除出口到原有的亚洲、美国市场外,近年来对欧洲市场的出口也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超过26%。中药出口到沙特阿拉伯、也门和阿联酋等中东地区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在非洲40多个国家中,中药出口到其中的37个国家。从出口的品种来看,中成药的出口80%集中在新加坡及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中药提取物的出口80%集中在欧洲和美国,中药材(包括饮片)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
■忧——国际化面临水土不服
与此同时,这枝来自东方热土的奇葩在海外也面临着不同气候情况的考验和水土不服的困扰。龙致贤指出,中医药如果想在未来继续取得良性发展,在对外交流中依然保持领先地位,需解决好诸多问题。
◆文化差异阻碍发展进程
事实上,中医药向海外进军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与会学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中西文化存在差异。例如,中医历来“聚毒药以供医事”,认为药物本身并非有毒就不能使用,只要是这些药物能够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并且通过合理炮制抑毒、去毒就可以应用,而这在西医看来则是不可思议的。中医辨证要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配方讲究君臣佐使,而在国外患者往往是自己用药,没有遵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合理配方,由此产生了不良反应。因此,加强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找到阐释中医药理论的“世界通用语”,使中医药理念为西方学界及普通民众理解十分重要。
◆须防墙里开花墙外香
在中医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医药生根在中国,开花在日本,结果也许会在美国。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也同时给我国的中医药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陈士奎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对于中医药的研究成为热点,中国的竞争对手蜂拥而起。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日本在中药国际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我国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总额7.1亿美元,而日本仅一个小柴胡汤的年产值就大约达到7亿美元。“日本中药”的科学化、实用化、方便化也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如日本的210个处方中成药基本是颗粒剂型,在日本富山还建设了世界一流的现代日本中药(汉方药)研制特区。近年来,西方国家包括美、英、法、德国等加大了对中医药的研发力度,如法国一个银杏叶制剂达纳康年产值就是5亿美元;美国耶鲁大学已对中药传统复方展开研发、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