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天天好”坚称“平价不是低价”
9月24日,坚信“价实就是硬道理”的浙江天天好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天天好”)在自己的老巢杭州再度开设大卖场,引发了当地药店间一场价格搏杀。在业内平价药店越开越少、越开越小的趋势中,“天天好”在杭州繁华商业路段坚持开设2000平方米的大卖场策略表明了其对于平价业态的充足信心。
■引发贴身肉搏
9月22日,开业在即的“天天好”凤起店向杭州许多社区尤其是新店周边的社区分发了宣传单,打出了“开业千种药品护理品大降价”、“50万现金券回收过期药品”的口号,图文并茂地标注了几十种常用药品护理品的优惠价格。
针对“天天好”的降价措施,“老百姓”迅速展开反击:23日“天天好”开业前一天,“老百姓”对外公布,全场1000种商品零利润销售,1000种商品“买就送”。部分药品价格从当天起全线下降,药品价格大多比“天天好”凤起店的宣传价格低0.05~0.1元。与此同时,其在杭州市区的5家门店的“第二届药品回收大行动”同时启动。居民拿来的过期药品,“老百姓”按照估价的10%兑换成现金购物券。
对“老百姓”的“挑衅”,“天天好”在第一时间又“以牙还牙”:对凤起店内100多种原略有赢利的药品再降价:原价10元的达克宁霜现调为9.80元,原价为3.70元的健胃消食片现调为3.50元……新定的价格恰恰又比“老百姓”低了0.15~0.5元。
在“天天好”新店开业当天,与其叫板的远非“老百姓”一家,仅一街之隔的布衣大药房在其店外的墙上贴出了醒目的“诚信宣言”,宣称“我们的利润敢对外公布”,更不点名地指出了“一些平价药店跟顾客玩价格游戏;找几个知名的品种降降价,吸引人流,却在顾客知情不多的中药、参茸、轮椅、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及其他大量非知名的药品上牟取暴利”!同时列出了“布衣”大药房和其他平价药店的一些品牌轮椅、血压计等及非知名药品的售价差异,同时列出了该店上千种药品的进价和售价对比表,许多药品的进售价之间仅有0.1元的差价,一旁的宣传窗内甚至还贴有数十张进货发票的复印件……
在这样的“刺刀见红”的价格战火中,“天天好”凤起店依然收获不小。浙江天天好大药房连锁公司总裁助理谢骁威告诉记者,尽管同行杀价不止,但开业前三天内,凤起店接待了至少5万人次的顾客,虽然第四天人数有所回落,但还是维持了一万人次的客流量。
■期待良性竞争
商家在价格上拼杀,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据悉,自2002年以来,杭州药店药品的价格直线下降了20%多;与医院的药价相比,价格更是下降了40%以上。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杭州已有药店1658家,新开226家,关门的43家。
利润日减和同行退出是残酷的现实,也是前车之鉴,如何生存是摆在所有药品零售经营者面前的共同问题。尽管对于彼此的经营思路略有微词,在“价格战”上也依旧摆出一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架势,各药店老总的心里却已基本达成共识——“价格战”并非良性竞争,也不是长久之计。“对目前这种竞相压价的局面也实在是没办法,但平价药店要健康长远的发展,不是简单的‘低价’就可以了,一定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谢骁威说。
他告诉记者,“天天好”凤起店采取“开架+专区”的销售模式,家庭护理品占30%,“我们的护理用品消费群主要定位在30~55岁之间的女性,护理区有专门的药师,告知顾客相关的健康护理知识。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谢骁威表示,此模式的考虑来自于药店的选址,“凤起路处于新城和老城的交界处,百姓购买需求很旺盛,开业几天的实际情况也证明我们这样的定位没错。”他认为,虽然目前国内很多药店在以药妆为代表的多元化经营上都有涉及,但这个市场远没有做透,也没什么特色,健康护理的概念还应以药为主,带动相关的护理产品。
谢骁威透露,年底“天天好”还会在杭州再开1~2家大卖场,店内的布局和品类经营要视选址情况而定。“在北京、沈阳这样的大城市开店,必须向规模要效益;相对于杭州这样的中型城市,则可以有更灵活的经营策略。”他说,“天天好”就是要突破“一说平价就只讲低价”的单一经营思路,但平价绝对是“天天好”不变的经营原则。“这是一个不会垮掉的行业,我们很有信心。”
上海精鼎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代航认为,在平价药店普遍缩减经营面积时,“天天好”开设大卖场必定经过了深思熟虑,“事实上,这种颇有代表性的药店对于当地医药市场的导向作用,无论是好是坏,都值得业内好好研究。”他说。(王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