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在两年前就已经破千亿。但其中,核磁、CT等高附加值大型设备市场,几乎被GE、西门子、飞利浦等外资公司垄断。在不少医院,甚至连螺丝钉、手术缝合线、各种试剂等小型耗材,也都采用价格高昂的进口产品。
过度依赖价格昂贵的进口或外资品牌,导致患者检查费用攀升。与此同时,屡屡曝光的进口医疗设备故障问题,也让很多一贯“崇洋”的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开始反思:国产的信不过,进口的出问题,救命的医疗器械,到底该如何选择?
2011年各地检疫局对进口医疗器械进行的调查,其中发现很多涉及安全卫项目生不合格、缺乏入境许可证明、进口旧医疗器械、残损等众多问题。尽管如此,国产医疗器械目前并没有趁势发力,夺回市场信任的迹象。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中低端医疗器械生产基础,但80%是中小型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声誉。从事过国产和进口医疗机械销售的张子龙对此深有体会。
张子龙:就是好多国产的东西达不到人家的要求,比如说像X光机很多国产的也有,但是看上去图像什么的不如人家外国的清楚。我感觉国内做医疗器械的厂家急功近利,就想着赚钱,也不想把这个东西做好一点。
北京阜外医院内科管委会及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举例,像大型血管造影机、超导核磁共振等大型检查设备,国内几乎没有企业能生产;而心脏起搏器等医用耗材,虽然能生产,但是品种少、产量小,不足以与外资形成竞争。
张澍:医疗设备,尤其是高端的,跟我们国家技术发展的水平有关,也跟我们医疗技术本身的水平有关。比如航天技术,我相信在国际上我们都是很了不起的。那为什么医学技术在国际上的差距会这么大呢?政府要把医疗卫生看得更重,投入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