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在我国医药行业总体保持较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医药对外贸易继续呈现良性增长态势,1~8月增幅达20%,但进出口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必将对未来的形势发展产生影响。
呈现五大特点
1.国际市场对我医保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综合有关统计数据分析,在经历了长达10多年的年均7%的较高增长以后,2006年上半年国际医药市场增速已缓至6%左右,但全年国际市场总额有望突破64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在国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带动下,周边和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医保产品需求继续呈旺盛势头,我国对上述市场的出口均衡增长,已占我国医保产品出口总额的约85%,而对6大洲的出口增速均超过25%,我国产品出口到全球6大洲214个国家与地区。美国、日本、印度、德国和韩国为我国医保产品出口前5位目标国。在出口排位前20位国家与地区中,我国对印度、泰国、比利时、俄罗斯、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法国、韩国等国家的出口增长幅度较大。
2.医保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前有所提高
上半年,整个医药保健品贸易竞争指数同比有所提高,从去年同期的0.21上升到0.28,贸易逆差的产品类别也减少为两类,西成药和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虽然呈现逆差,但状况有所改善。中药材及饮片、提取物、医用敷料、保健康复用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在0.78~0.9之间,出口能力相对较强。而西药原料、一次性耗材等表现出一定的出口竞争力(见附表)。
3.医药贸易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
上半年,西药原料对医药保健品出口的增长贡献率为54%,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和保健、康复用品对医药保健品出口的增长贡献率为26%。这些初级产品对医药保健品出口的增长贡献率总体约为90%,中西药制剂出口份额仍然较小,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低端产品拉动的状况未有根本改变。从进口方面来看,西成药和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依然是进口主体产品,其逆差分别是6.7亿美元和6亿美元。医药贸易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明显。
4.出口产品低价竞销的现象依然严重
医药企业在西药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方面的低价竞争现象依然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有的企业为谋求本行业的主导地位,盲目扩产,企图依靠规模优势打败竞争对手,导致许多品种产能急剧扩大,超出了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反过来又使企业库存增大,资金占压严重。为防止资金周转链断裂,企业只有降价甩卖。二是有的中小型企业为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往往采取低价竞销等急功近利手段。这些企业大多在环保、劳动力成本等方面投入较少,前期几乎是亏损经营。三是国外企业为防止新的竞争者进入采取“掠夺性”定价,导致出口价格非理性下跌。如红极一时的辅酶Q10,其价格已从2700美元/公斤大幅跳水至700美元/公斤,其主要原因就是国外厂家首先挑起价格战,企图使我国化学合成法生产辅酶Q10的企业半途夭折。
5.境外委托加工贸易成长较快
上半年,我国制剂来料加工贸易出口额和平均单价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新形势,同比增长52.19%,约为同期医药保健品或药类产品来料加工贸易出口额增速的10倍;出口的平均单价增长46.44%,而且制剂来料加工出口占成药出口比重达到了21.33%,这表明我国医药企业接受境外委托加工已进入新的发展期。但是,制剂来料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整个医药保健品出口的贸易比重仍然较低,暴露出我国医药企业在接受境外委托加工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
未来谨慎乐观
我国医药工业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加之国内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国际医药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的拉动,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有可能超过去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西药原料药依然是带动出口扩大的主力产品,同比增长速度将超过20%,医用敷料和耗材的出口也将继续增加,而西药制剂和传统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口增速将会适当放缓,从而导致医药贸易顺差较去年有所增加。
1.医保产品特别是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将面临新的非关税壁垒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医保行业同样将面临新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今年7月1日,欧盟颁布实行的ROHS指令,即《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将直接冲击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该指令规定在进口到欧盟的电子产品中,不得使用镉、六价铬、铅、汞、PBB(多溴联苯)和PBDE(多溴二苯醚)等有害物质,而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出口厂家没有一家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此外,欧盟于去年8月13日正式实施的WEEE指令,即《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对我医疗器械产品出口的影响将会凸现。
2.医保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盈利水平将会有所减少
随着水、电、油、煤等价格的上涨,设备闲置产生的维护和折旧费用的增加,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会增加。上半年,全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了22.68%,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了3.05个百分点,而下半年这种趋势将会继续。收入增长困难和成本上升无法控制等因素,共同挤压了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可以预见,国内医药企业围绕某些出口大类产品的竞争将会因此进一步加剧。
3.进口产品的价格有望得到适度抑制
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个旨在抑制药价虚高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政策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以医疗器械设备为例,国家将实行医疗设备采购准入制,规定不同规模、等级的医疗机构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在相应的医学装配规范指导下,通过政府集中招标采购适度和适量的医疗设备,严格限制各级医院擅自引进与患者实际需求不符的高端、高值设备等,从而将在一定程度上使进口产品的整体价格得到抑制。
4.医药企业将会更加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
分析上半年国内医药行业,医药企业在国内面临的各类问题相对增多,拓展市场空间的难度明显加大。在全行业开工率只有50%左右的形势下,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将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取向。海外业务开拓将包括扩大原料药出口、承接外包业务、贴牌生产甚至是进入东道国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无疑将促进新一轮的出口增长,加速我国医药贸易结构的升级。
2006年上半年医药保健品贸易竞争指数(同比2005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