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一直位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首位。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但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是医药和卫生系统应该共同探讨、携手努力的方向。”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日前在上海结束的“加强抗生素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床使用及减少不良事件专题研讨会”上如是说。据悉,这是国内抗生素生产企业在“齐二药”、“欣弗”等不良事件发生后首次进行自律和反思。
企业:从质量抓起
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世界药物杂志》联合主办的“不良事件专题研讨会”,是针对近阶段抗生素生产企业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希望与医院临床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而举办的。上海市20多家医院的临床和药剂科的医生、来自国内各大抗生素生产企业的代表以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的有关政府官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SFDA药品不良反应监督中心副主任武志昂从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说,现在公众对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事件经常区分不清,对医药行业造成了诸多误解。
武志昂介绍说,药品监测和再评价是药品上市后监管的重要手段。由于药品上市前的有效性研究和动物实验的局限性,所表达的药物安全有效性具有推测性,同时在临床研究中选择病理也比较苛刻,样本也是有限的,无法达到全样本,因此不能涵盖药品上市后的全部信息。药品具有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关键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不要让不良反应发展成为不良反应事件。所以,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才成为药品上市后监管的重要手段。
武志昂说,目前药品不良反应监督中心接到的不良反应报告中有一半来自抗生素。他希望企业重视产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主动开展这项工作,在当前市场越来越规范的前提下,不要等到药品不良反应发展成为不良反应事件,伤害到了公众健康才着手解决。而且,与医院临床携手,推进合理用药,也是企业保护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新华鲁抗制药的总经理张正海深有体会地说,最近一段时期频繁出现的药物不良事件,给整个医药行业都带来了很大影响,药物的不良反应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这些事件说明,产品质量仍然是摆在整个医药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减少不良事件包括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首先要从生产源头上下工夫,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产品,企业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放松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齐二药’和‘欣弗’事件告诉我们,产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据了解,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抗生素的使用在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抗感染类药物市场的销售金额已经达到500亿美元,而中国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还高于全球增长率。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无疑更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呢?
上海龙华医院药剂科主任顾希钧认为,影响药物质量的因素有五个方面:一是人的因素。包括药品生产、运输、仓储和使用中的不规范操作。二是原材料不按标准执行。这与目前药品降价、GMP投入大、招投标价格一票否决等因素有关,有的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满足生存需要的情况下,往往降低了生产标准。三是设备因素。虽然医药行业的GMP认证已经完成,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药行业的设备工艺仍然有待提高。四是制造工艺存在差距。比如一些高分子杂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成为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顾希钧说,从临床使用来看,很多国产药品与同类进口药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内制药企业应该首先在产品质量控制上下工夫。
临床:规范使用
据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督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博士对上海市抗生素不良反应监测分析显示,临床使用过量、配伍禁忌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首要原因。“但是公众对医院临床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的关注度并不高。近一段时期发生的几件药物不良事件,使药品质量备受质疑。其实,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涉及药品生产、流通以及使用的各环节,企业作为产业链的上游,对商业和终端的控制能力明显不足,如果把不良事件发生的全部责任都推卸给企业,有时也是不符合事实、不公平的。”《世界临床药物杂志》主编石韦说。
石家庄制药中诺药业总经理李猛认为,目前工商关系、医患关系都不是很和谐,如果药品在商业和终端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企业则难以控制。尤其对产品在医院的使用情况,企业更是无从掌握,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事件,企业就会非常被动。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室的干富荣教授通过追踪近年来上海市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得出结论,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和生产有导向作用,而三甲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一直处于过高的状况。目前在上海,第四代头孢已经普遍使用,而正是这些新的药品,对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不良反应的高发地带。
对于企业对医院临床合理使用药物的期待,来自上海市医疗系统的医生并没有回避。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的黄仲义教授认为,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事件与医院的大规模使用不无关系。医院亟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与药剂师队伍,以规范药物的使用,应变突发事件。他说,临床上对一个新药品的疗效、不良反应等的了解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目前由于抗生素领域新品较多,对医生的培训不够,导致医生的临床经验明显不足。像青霉素这样在临床使用多年的老产品,各种问题已经暴露得很清楚,医生对其有足够的使用经验,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几率就比较小。
黄仲义认为,医院对药品的质量管理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慎重选择药品品牌和批发商;二是加强医院在库药品的管理;三是加强临床质量管理,详细记录制剂组方和配伍使用情况。他说,现在同一成分的药品非常多,批发企业多如牛毛,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要建立一支过硬的药剂师队伍,对临床用药慎重选择。“欣弗”事件使老百姓害怕克林霉素磷酸酯,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定该产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临床医生应该知道,由于个体差异,克林霉素的血溶性会相差5倍,而一些医生在临床使用中却无老少区别,这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应该从不良事件中吸取教训,在把住药品质量关的前提下,加强售后服务。赢利虽然是企业经营的首要任务,但是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周燕还告诫企业,要慎重选择经销商,主动与临床配合,做好产品使用的培训工作,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市场。(作者:方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