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是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5周年的日子。
年仅5岁的悦康药业应该说是药品生产行业的后来者。但是,这个后来者用5年的时间演绎了一个发展的奇迹。
近20次大幅降价、招标采购、监管日趋严格、反商业贿赂等一系列大环境变化因素使整个行业感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冬天来了”成为行业人士的共识。这样的时代是一个不容易出现奇迹的时代,这样的行业背景使这个奇迹尤为引人注目。
行业黑马
5年的时间在日月长河中如白驹过隙。悦康药业不但成长起来了,打造出下辖10个子公司的“悦康系”,业务领域遍及药品生产、经营和物流,而且在目前行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今年有望实现自产产品销售达6亿元的目标,比去年的2亿增长3倍。更令人惊奇的是,悦康的产品销售竟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管理成本、经营风险大大降低。因此,说到5年来的感受,于伟仕很轻松地说“很欣慰”。
5年前,悦康是一家靠经销、包销等商业调拨模式走向成功的药品经营企业,在珠海、广州、太和有3家商业公司。商业公司都是经营别人的产品,经常遇到千辛万苦把一个代理品种做大以后,生产厂家却找各种借口收回代理权的情况,悦康为此付出不少代价。“没有工业的支撑,商业的品牌是靠不住的,也不能长久。”于伟仕渴望能有自己的产品,能建立自己的长久的品牌,打造百年老店。2001年,从事医药商业起家的于伟仕毅然决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立起第一个生产企业——北京悦康制药有限公司。由此起步,悦康逐步把企业的核心业务转向生产领域,同时把企业的首脑中心由广东转移到了北京。
之后,悦康以北京为中心,以生产为核心,迅速发展起来:
2001年10月18日,北京悦康制药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分别于2003、2004、2005年通过了冻干、水针、粉针及固体车间的GMP认证。经过几次扩建,目前,北京悦康制药在仅7000平方米的土地上,建起4条粉针线,日产量达200万支;有2台冻干机、1条小水针线,同时还具备生产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剂型的生产能力。现已申报并生产46个品种共75个规格。
2002年组建了研发企业——北京思普润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同年,思普润安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现已开发和在研抗生素、心脑血管类、抗病毒类、解热镇痛类、胃肠道类的品种达40余个,可为合作伙伴提供委托研发、委托报批、国外药品保健品在中国的进口注册、临床研究、生物等效性试验等服务。
2003年,悦康集团投资兴建大型医药贸易中心——北京悦康源通医药有限公司,集中销售全国各大药厂的上千种知名药品,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2006年7月9日,悦康集团在重庆成立的重庆医药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2006年9月8日,悦康集团再度投资数千万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的生产企业——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奠基,预计2007年初建成并通过GMP认证,2007年底可投入生产。按照设计,新厂拥有小容量注射剂(2~20ml),冻干粉针剂,固体制剂,外用药栓剂、膏剂、凝胶剂等剂型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可达:小容量注射剂22000万支/年,固体制剂生产线分别达到年产栓剂5亿枚、片剂8亿片、胶囊剂4亿粒、颗粒剂16000万袋。由此,悦康集团实现了新的飞跃。
加上在集团成立前已有的北京北卫粤康医药有限公司、广东悦康医药有限公司、珠海经济特区粤康医药有限公司、上海悦康医药有限公司、安徽太和信谊中药材有限公司5家药品经营公司,如今,悦康药业集团已成为一家以药品生产为核心,经营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兼经营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
难怪有人惊呼:黑马来了。
质量立本
在整个经营环境、市场竞争都相当恶劣,欠款赊帐成风的大环境下,悦康怎能做到现款现货、供不应求?于伟仕的回答很简单:“产品适销对路,货真价实”。
悦康最早的子公司虽然在1992年就成立了,但10年来,所有的品牌和口碑都集中在商业领域。虽然于伟仕并不认为谁来得早市场就属于谁的,但要立足一个未曾涉足的领域绝非易事,于伟仕还是坚持他的老观点: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做,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于伟仕用心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抓质量。“选择做药业,就必须为生命负责!药品质量没有99分,只有100分和零分。悦康立志要做100分的药品,要让悦康成为高质量、信得过的代名词。”不爱言辞的于伟仕很少说这样的豪言壮语,但这句话是他的誓言,是他在不同场合经常讲的话,并将其在悦康贯彻始终。
于伟仕介绍说,北京悦康制药的软硬件建设都完全按照GMP的标准进行;使用的原料都是白云山化学制药厂、福州抗生素厂、华北制药等品牌大企业的;所有原料只有经过质检合格才能投产,QA控制每桶原料,在质量检验时发现有任何问题就必须停止使用;水、空气不合格同样必须停下来。
制度是落实的保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并让员工在生产中时刻牢记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悦康制定了一项非常严格的制度:谁过失造成质量不合格由谁负责,这个负责是要负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工厂在北京,北京市药监局紧抓管理,这令于伟仕很高兴。作为企业,在药品质量上,于伟仕说“决不敢取巧”,哪怕要赔钱,也要保证质量,保证100%投料。
同时,悦康走的是一条规模出效益的路子。价格是市场最为敏感的神经,悦康坚持的是价格尽量低些,“只要每盒药能有1~2分钱的利润就可以了”,于伟仕说。
悦康生产的大多是市场需求大的头孢类抗生素、心脑血管类等药,并瞄准了新兴市场——第三终端,“农村市场需求很大”。
这就是悦康一直坚持的“货真价实”。
“和合文化”
悦康成功了,“适销对路,货真价实”是悦康成功的原因,但一定不是全部的原因。或许,“和合文化”才是悦康成功的根本原因。
5年的飞速发展,集团已经形成从新药研发、药品制造到药品批发调拨、临床推广销售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研、产、供、销的立体发展结构。对此,于伟仕有相当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悦康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于伟仕的目标是要把悦康打造成百年老店。为了这个目标,他始终强调加强合作是关键的一环,“要把坚持‘和(气、睦)合(作)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他说。
在集团内部,他要求集团与分公司之间要讲合作,各分公司、办事处之间要讲合作,员工与员工之间也要讲合作,要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总之,要“和气工作,合作共事,共谋发展”。
熟悉于伟仕的人都说他持家有方,是个好家长。他说他把员工视为子女,不但管吃、住,而且希望“员工工资越高越好”,这种观点的背后是他朴素的以人为本观念的具体体现。悦康的工资在行业中一直是比较高的,有一次人力资源部想把员工工资降下来,于伟仕明确表示不同意,“不能降”。在他的心中,悦康就是一个大家庭,他的原则就是“员工安心、家庭放心”,工资高,就能吸引和留住人才,有了人才才能保证工作的开展。但他还有一条原则是不吃大锅饭,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对于工作能力强、成绩好的单位和个人,在收入上给予倾斜。“员工见到我都很开心的。”这么说的时候,你能感到他也很开心。当然,这种大家庭似的温情的底线是质量,谁要造成质量事故是要自己买单的。他说,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发挥积极主动性,自觉负责任地把工作做到最好。“要盯住每个人是不可能的,要靠制度和文化。”
这就是于伟仕的以人为本。虽然他原来没有工业管理的经验,但因为有这样的文化和制度,5年的收获让他感到很欣慰。
于伟仕还将这种“和合文化”推广到与上下游客户的关系上,因为这种文化,悦康和他们更多的是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是客户关系。
在原料供应商面前,于伟仕没有摆出“大爷”姿态,而是为对方着想。他要求财务在签订合同后,提前2~3天付款给供应商。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