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关部门日前开展了“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项目,以拯救濒临灭绝的藏药材。
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获悉,自2005年起,科技厅联合自治区藏药厂、自治区藏医学院、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等7家单位开展了“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研究”项目。
通过一年的培育,目前人工种植栽培濒危藏药及用量大的藏药材已达10多类。今年,这些单位开始培育新品种,计划在3至5年内培育濒危野生藏药材约40种,并将种植技术向百姓推广。
参与此项目的西藏藏医学院藏药研究室主任顿珠副教授说:“历史上很多珍贵的藏药只有贵族和僧侣才能享用,因此对藏药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有限。如今,这些珍贵的藏药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加之藏药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野生的濒危和常用藏药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顿珠说,由于西藏没有野生藏药材的栽培、种植历史,在藏药工业化生产的大环境下,对部分需求量较大和濒危的野生藏药材进行人工培育和种植,建立大规模的栽培基地和资源保护基地已迫在眉睫。
据介绍,由于市场对藏药材的需求日益加大,对藏药材掠夺性的开发已导致导致藏药资源日益枯竭,濒危的野生藏药材达40种以上。如果不进行保护性的开采,5、6年内部分植物将濒临灭绝,对青藏高原及其脆弱的生态环境也将产生严重的破坏。
西藏高原是藏医藏药学的发源地,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和独特的天然药物资源。据有关部门考证,西藏高原有各类藏药植物2584种,动物类药175种,矿物类药200多种。其中仅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缺氧地带的珍贵药材就多达300多种。
顿珠说,2005年,他们根据药材的自然选择性,在拉萨夺底沟和林芝地区喇嘛林首次人工种植了30亩濒危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和螃蟹甲获得成功。今年,他们又开始试种船形乌头和唐古特青蓝两种濒危藏药。
顿珠说,他们种植的濒危药材都是藏药用量较大的品种,经济价值也较高,如喜马拉雅紫茉莉目前每斤市价已达二十余元,比种青稞的收入高出一到两倍,大量种植和开发藏药材将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一个新途径,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得到推广,其中5亩喜马拉雅紫茉莉种植基地已转给当地农民种植。
顿珠说,藏药属于传统、自然的药材,相比化学药更安全,也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要求,市场前景广阔。“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项目将为探索西藏珍贵、濒危藏药材规模化人工种植,保护西藏有限的野生藏药材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