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药监系统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从最近国家局原局长郑筱萸案和一些地方局发生的一系列违法违纪和严重腐败案件吸取教训,增强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1月30日,2007年海南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由于前段时间发生的“康力元”、“普利制药”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使得这次会议备受关注。出现在这次会议上的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曾渝对2007年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更是提出了多项强硬措施。
取得成果
在回顾2006年的工作时,曾渝说,齐二药、欣弗等药害事件的相继发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暴露出了药品市场秩序存在的混乱情况。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务院和国家局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严厉打击制售假药的违法违规行为。“齐二药事件”发生后,该局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拉网式排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985人次,共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2345家,各级医疗机构3565家,查扣12个品种94个批次39814支的涉案药品。查处了海南豪创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虚假注册申报材料案、海南健欣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经营未经注册医疗器械案等一批大案要案。2006年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受理案件587件,其中立案364件,一般程序结案257件;没收药品医疗器械总值60万元,罚款165.94万元;取缔无证经营户21户。去年11月,稽查总队和澄迈局一举捣毁了海南三九保健品厂有限公司涉嫌生产假药的窝点,现场查获假冒“波立维片”、假冒米非司酮片等假药,货值约100万元。该案的查处,树立了食品药品系统严格执法形象,维护了海南省药品市场环境。此外,该局还开展了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注射剂、查处“欣弗”产品、美容金丝等共12项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查处工作,
2.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通过开展注册申报检查和动员企业自查自纠,全年共退回或企业主动撤回注册申报品种731个,注销药品批准文号52个;全年度共组织药品生产企业各类检查(专项检查、跟踪检查、飞行检查)107家次,其中32家在实施GMP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的企业下发立即整改通知书,共收回《药品GMP证书》11张,注销《药品生产许可证》1张;对100家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GSP跟踪检查,对其中12家批发企业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批和监督,全年审批、备案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共432个;监控违法广告650例,移送省工商管理部门查处违法广告420例。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6年共上报ADR报告表796份,同比增长10.2%;上报药物滥用调查表3700份,同比增长16.6%,并且创办了《海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资讯》,结束了海南省无ADR综合信息期刊的历史。
形势严峻
但曾渝同时指出,海南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目前我国正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现期。食品安全事故和各种药害事件发生频繁。人民群众对饮食用药安全的需求与食品药品事业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海南省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仍处于欠发达地区之列,食品药品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
食品药品安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还存在不协调之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不健全、监测设备比较落后,人员、经费紧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具有地域和季节特点的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偏远地区老百姓安全方便用药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药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在药品研制环节,有些企业研制不规范、资料弄虚作假等违规现象比较突出;在药品生产环节,一些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自律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淡漠,忽视产品质量、应付GMP检查,个别企业问题还比较严重。在药品经营环节,虚假广告、违规经营等行为仍然存在。在药品使用环节,药品贮存条件不合规定,不合理用药现象较多,药品安全隐患较多。流通流域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对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及诊所使用药品的监督管理仍属于薄弱环节。
再出重拳
曾渝表示,2007年该局将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强化日常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努力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确保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行动取得成效,确保全省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整顿和规范药品注册秩序。组织实施海南省整顿和规范药品研制与注册申报秩序,深入开展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查处和遏制药品注册申报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尤其在受理对药品、保健食品和医院制剂的注册申请时,要严格条件和标准,严格注册申报资料的形式审查、现场考核和样品抽样,确保海南省注册工作的正常秩序。按照国家局的部署开展药品再注册工作,完成海南省医院制剂的再注册和新申报制剂的审批工作。
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环节。坚持分类监督、突出重点,积极开展GMP认证跟踪检查、飞行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强生物制品、特殊药品、注射剂等风险较大的生产企业的监管。发现并及时纠正和惩处药品生产企业的违规生产行为,从生产源头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对个别严重违反GMP规范生产的企业,要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一查到底,严厉处罚。要完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健全系统上下联动、协调统一的药品生产监督长效机制。要认真研究、抓紧准备实行驻厂检查员制度。加强特药监管。加大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管力度,防止流入非法渠道,危害社会。进一步推行特殊药品网络化监管,建立特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巡查制度。
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组织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是否有超方式经营、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行为,以及采购渠道、购销凭证是否合法等。强化零售企业、医疗机构的日常巡查工作制度和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凭证上岗制度,监督企业做好药品购进、验收等记录;严格广告审批标准和程序,加大监控力度,将违法广告整治与企业监管、产品抽验、诚信建设工作相结合,对违法广告严重的业主实施重点监管,加大对违法广告的曝光和对公众的警示力度。开展疫苗、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监管,重点检查疫苗经营企业的购销渠道、设施设备运行、储运冷链记录以及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继续加强对农村基层用药的监督,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质量监督网建设,保证农村用药安全。积极稳妥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
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活动,规范药品采购管理,规范药房(库房)管理,严厉打击采购、使用假劣药品的行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储藏药品的条件,切实保证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制剂的质量。
加强稽查和技术监督工作。针对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及时跟进,一查到底;抓住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加大对违法广告严重、群众投诉多和具有潜在质量隐患品种的抽验力度,重点对疫苗生产流通、中药材、中药饮片使用、涉嫌非法添加化学物质中成药等进行监督抽验。加强药品检测车使用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快速检测作用,将药品抽验和日常监督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执法监督效率。
继续做好治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商业贿赂工作。认真做好自查自纠总结,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做好案件查处协调工作。落实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巩固自查自纠成果。结合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对于药监系统自身的反腐倡廉工作,曾渝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全省药监系统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从最近国家局原局长郑筱萸案和一些地方局发生的一系列违法违纪和严重腐败案件吸取教训,增强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同时要深入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国家局和一些地方局腐败问题之所以发生,制度机制上漏洞多,监督不严格,制约不得力是一个重要原因。要从这些反面典型中吸取教训,认真查找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要抓住药品审批、认证、执法等重要环节,完善制度,形成“以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机制,防止权力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