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监督员将进驻65家药厂,首批锁定血液制品、疫苗企业,拉开新一轮药品安全监管序幕
■核心提示
国家药监局在经历了广东佰易等一系列的药品安全事故后,开始力推监管新措施。108名来自各地药监系统的工作人员在京集训,之后将进驻药厂,对药品生产实施现场监督。与此同时国家药监局开启对相关药企的一年整改序幕。
在对首轮派驻监督员工作进行总结后,国家药监局将扩大范围,派驻监督员入驻静脉注射剂和重点监管的特殊药品生产企业。
2006年10月18日,南京一家药品制造企业的员工在生产药品。资料图片肖恩摄
□本报记者 李艳 魏铭言 北京报道
2月28日,108位来自各药监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大方饭店接受培训。随后他们将进驻全国65个药企,对药品生产实施现场监督。
“这是今年药品监管的一个新的举措,也是针对当前药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所采取的重要措施。”2月27日,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吴浈在接受中国政府网的在线访谈时说。
从去年开始,“齐二药”亮菌甲事件、华源欣弗、广东佰易“脏血”事件,一系列药品安全事故让药监系统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次,国家药监局试行派驻监督员制度,旨在探讨新的监管手段,建立新的监管机制。
首批监督员的派驻工作将在3月底结束。他们全部进驻血液制品和疫苗生产企业。国家药监局安监司司长边振甲在28日透露,4月起,随着监督员工作的深入,一项对于血液制品与疫苗生产企业的整改工作也将开展。
血液制品、疫苗生产企业只是新举措试行的首轮单位。国家药监局的通知表明,在总结派驻监督员工作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剂和重点监管的特殊药品生产企业都将派驻监督员。
药监局酝酿的一轮新的监管风暴拉开序幕。
“制度比监督员更重要”
驻场监督员的工作为检查、监督、报告,边振甲认为监督制度刚创建,不能规定太死
王展辉来自陕西药监局安监处。他在1月底就接到通知,将进京接受两天半的监督员培训。
对于大家普遍关注的“派驻监督员”的定义、职责、权限、制度与执法依据,王展辉在来京之前,也不比别人清楚更多。所有这些,国家药监局并没有成文文件。
边振甲为派驻监督员的工作做了六个字的总结:检查、监督、报告。
对于自己将要开展的工作,王展辉按照培训课所授的理解,就是“对企业的生产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是动态监管。”在培训会议上,国家药监局并没有对派驻监督员宣布具体实施细则。甚至于每个药企几名监督员,也没有进行规定。“并不是说一个厂一名监督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吴浈在培训之前的发言中强调。
国家药监局曾有一个《派驻监督员管理办法》草案,但再三考虑后,该草案没有下发。国家药局安监司司长边振甲认为,制度刚刚创建,不能规定得太死,束缚住手脚,希望学员们在实践后广泛提出建议。而管理办法何时出台,则要对第一批派驻监督员的经验总结后,再行下发。
“主要是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制度比监督员本身更重要。”边振甲说,上世纪60年代国家曾派过监督员,但这一制度没有延续下来。通过第一批监督员来总结,看制度能否顺利实行。“需要靠大家的探索总结,所以叫试行。”细则在实践中摸索
目前监督制度只有原则指导,具体办法要在实践中摸索
对于此次派驻工作,陕西省药监局属于准备相对充分的一个地方局。王展辉说,他们在接到通知后,就与所辖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座谈,对派驻事宜进行了商讨。
陕西省药监局计划,以两人一组入驻相关企业。对派驻监督员的管理办法也在起草中,对监督员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给予指导;同时强调监督员在厂里要有日志,每月要有相关报告,同时每半年进行报告,并有年终报告。
“派驻监督员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我们计划成立专家委员会,作为监督员的技术支持。”王展辉说。
其他一些地方药监局的动作并没有陕西省那么快。
由于会议并未公布对于派驻监督员的成文规定。“我们下去做什么,怎么做,只有大的原则指导,并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具体办法还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福建省药监局安监处的何昌善说。
不包揽药企质量责任
吴浈强调,驻厂监督员不包揽企业的质量责任,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3月1日,学员被分成两组,分别由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13名老师执教。一组为血液制品企业派驻监督员培训班。另一组为疫苗生产企业培训班。王展辉被分在血液组。
一位来自地方药检所的受训者说,多年来,她一直从事药品质量检查,对于药品生产规范,一点都不了解,本身并非GMP检查员,很担心不能发现安全生产漏洞。“因为我完全不懂,该看哪些环节,哪些环节容易钻空子。”但培训前一次粗略的统计表明,参与培训的学员中,GMP检查员不过四分之一。
会前讨论中,即有一位来自上海药检所GMP认证中心的学员向国家药监局建议:“在上岗前,应该让驻厂监督员优先获得GMP认证资格,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边振甲说,“派监督员是希望被派驻企业不要出大的质量事故。”所以有些派驻监督员会担心企业出事后要承担的责任。但是他认为,“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一定大家去了,就是监督员的责任。”来自华中地区的一位学员担心,血液制品生产过程“包括原料、质检、工艺、销售各方面,只有专家,才熟识全过程并发现问题,担子太重,没有利益,光有责任。”在中国政府网聊天时,吴浈也提到,“我在这里强调一下,驻厂监督员不包揽企业的质量责任,因为企业永远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不纠正的要及时向派出单位报告。”边振甲对学员提出要求。
不过这些从基础、生产工艺到质量控制、法规等都有涉及的课程也让学员稍微放心一些。
“这些课程相对全面,又突出了重点,学习之后还是很管用的。”一名参与培训的学员说。
不直接处罚药企
监督员被要求不在药企吃住,以防腐败
“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要出事,一定要廉洁从政。”边振甲特别强调,在第一次试行的情况下,媒体、社会各界、企业老板和职工都盯着派驻监督员,后者在就职后要注意自身言行,“这也是为大家着想”。
“大家担心,监督员派到厂里以后会不会产生新的腐败?”吴浈说:“实际上我们也担心,因为这是正常的,时间久了,肯定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我们讲试行,就是现在不做太多的规定,但是随着整个试行工作的推进,一定要完善的,包括驻厂监督员轮岗问题、奖惩问题、培训问题等等。“一位河北学员在接受采访时说:”对我们的要求是:不住企业的店,不吃企业的饭。“此外,驻厂监督员不能直接处罚企业。
根据国家药监局1月25日所发通知,派驻监督员的工作内容是,检查企业执行GMP的情况,包括检查原、辅料来源的合法性、生产工艺与批准工艺的一致性、药品是否按照标准检验以及质量保证措施等,对特殊药品还应检查生产计划、购销数量及储存条件等。同时并要求,派驻监督员应定期向派出部门报送监督检查工作情况,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
而药品生产企业还有另外的担心。此前有药企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监督员将对药厂生产全环节进行监控,有可能造成企业核心技术泄密。
3月1日,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主任张爱萍在培训班上的发言中,对派驻员纪律提出要求,其中专门提到“严格履行监督职责,遵守组织工作纪律……不得干预所驻企业的正常工作,不得泄露所驻企业的商业秘密。”
一年整改启幕
派驻进厂监督员只是药监局监管风暴的一个前奏,随后将对各个药企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