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前在济南召开的山东省医药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五”以来,山东省政府坚持把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使全省医药行业进入强势发展阶段,总产值、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工业利税年递增均超过30%。2006年,该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等均排名全国第一位,成为山东工业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产业发展提速,增长势头强劲。2006年,山东医药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完成工业销售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30.1%;完成利润53.5亿元,同比增长24.4%;完成利税83.8亿元,同比增长25.4%;出口交货额77.6亿元,同比增长43.9%;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完成108.44亿元。
截至2006年底,山东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0家,其中过亿元的有86家,过5亿元的有25家,过10亿元的有9家;在425家医药工业企业中,中等以上企业的比重为45%,大大高于全国17%的水平。
科技带动效果明显。“十五”期间,山东医药行业建成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14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4家;获得新药批准证书900多个,其中一类新药10个,占同期全国获批一类新药的1/9,连续五年排名居全国首位;生物技术和基因药物销售收入和利润均排名全国第一位。2006年,该省医药业实现新产品产值80亿元,拉动医药工业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制药设备,并将其广泛应用到制药生产中。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多元化投资格局基本形成。山东省医药企业结构得到改善,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快速进入业内。大多数企业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一批民营企业如华鲁制药、安丘鲁安、菏泽睿鹰等在调整发展中进入省大型企业集团行列。目前,股份制、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重已占全省规模以上医药企业总数的90%,股份制经济所占比重已从2000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80%。其中,有7家医药企业的股票在国内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5家企业的股票在海外上市,先后融资共计200亿元。
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在新华、鲁抗、鲁南、东阿阿胶等龙头企业继续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的基础上,一批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如齐鲁制药、威海威高、烟台绿叶、黄海制药、沃华科技、淄博山川器材、新华医疗、山东药用玻璃等脱颖而出,稳健发展,成为带动全省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有效地提高了行业生产集中度。以销售收入和工业利润计算,销售收入前20位的医药企业占该省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45%,利润前10位的企业占该省医药行业利润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