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个单克隆抗体疫苗、国内第一个将纳米技术与药物研发相结合的全新药品、国内第一个公有私营的公共医药生物研发平台、亚洲最大生物医药大动物实验室……一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南京高新区崛起,这个产业集群的“灵魂人物”是50多名海归。
在10月17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南京生物医药研发暨服务外包国际研讨会上,
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名生物医药专家目睹南京高新区将“海归一派”变成“海创一派”景观,个个赞叹不已。
优势:带着外包订单回国
今年6月底才带着药物研发外包订单到南京高新区创业的加拿大留学归国人员陈礼勤现已在园区注册了靖龙医药技术公司,拥有20人的研发团队。
“国外大型制药企业的研发都是外包出去的,现在每年有600亿-700 亿美元的外包市场规模,而且正在向亚洲转移,预计未来会有一半转移到我国来,这对我们而言是个大机会。”陈礼勤说,“药物研发外包的发展空间很大,附加值很高,我们20人的团队创造的价值或许比其他公司200人创造的还要高。”
其实,早在几年前,南京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们就看准了药物研发外包这个极具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并把生物工程与医药作为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2001年9月,南京高新区建立了占地1000 亩的南京地区医药与生物工程领域技术创新基地——医药与生物工程科技园,园内有按照国家医药管理GMP标准建设、面积达1. 3万平方米的医药生物孵化器。该孵化器可以为从事医药与生物工程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企业提供各种设施和良好环境。
南京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们表示,南京高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药物研发外包产业的条件。南京周围有众多大中型制药公司和基础研发型研究机构,具备较强的生物基础研究能力;南京的医药研发成本和其它相关费用比上海、北京等地要低得多。
然而,究竟如何去撬动药物研发外包产业这桶金?
南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戚鲁提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生命来自于高素质的人才与高质量的企业。”
戚鲁介绍说,近年来,南京高新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海归人才到园区创业,同时,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投资、担保等多种方式扶持园区企业发展。短短3年间,南京高新区就成功引来何青、彭早元、刘丹、高强等50多名海归,催生出凯瑞尔、川博、鼎业百泰、小鼠资源库等11家医药生物外包企业。
环境:创业只需思想和技术
陈礼勤是南京高新区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同创办的“三创载体”首批聘任的6名海内外领军人才之一。“三创载体”这个平台,给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南京工业大学教授的职位,还给他们提供了实验室等工作场所以及用于科研启动及购买实验仪器设备的数百万元专项资金。
“过来创业真的只要带思想和技术就行了。”南京川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云龙告诉记者:“公司注册资金为1200万元,除了两台专用设备外,其它都是园区购置让他们廉价租用的,园区具有完善基础设备的实验室,这是生物医药园企业共同的平台。”
川博公司是美籍华人彭早元博士在3年前创办的,落户在南京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生物医药园内。经过3年的研发,川博20多人的博士、硕士团队目前已成功地构建了开发抗磷酸化蛋白抗体的技术平台,开发出17种细胞信号通路中的638种抗磷酸化蛋白抗体,其中73种是国际上首次开发成功的抗体产品,产品已销往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年产值达到1.25亿元。川博公司与南京高新区科技创业中心联合建立了南京国际抗体工程研究中心,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即抗体药物研究提供了国际合作平台,该公司还计划3年内在国外上市。
像川博这样在南京高新区成功创业的企业还有很多。
加拿大留学归国博士刘丹领衔的鼎业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期 12层1.3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即将建成并交付使用,该公司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大最优的新药创新CRO(专业从事新药临床研究的合同研究组织)。
由留美学子叶援赞牵头的爱斯医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发和定制合成医药研发中间体,现有产品包括哌啶系列、吡咯系列、丫叮啶系列等,客户包括世界排名前十的所有大制药公司。
南京国家小鼠资源库技术团队有12人,清一色是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博士,他们搭建的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已建立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分子心血管学、代谢疾病和生物信息学等多个研究方向,形成了EN U大规模诱变、转基因、基因剔除等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公司还培育了200种转基因和基因剔除小鼠,并承担着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合作基金、科技部专项基金、江苏省高技术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该资源库是国际知名、国内惟一的小鼠基因库,是我国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主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曾在美国Brown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病科博士后工作站工作过的何清教授在纳米载体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开拓了纳米技术和药物研发相结合的全新领域,其核心技术已成功申报2项发明专利,并处于该项技术的国际最前沿。
“我们的研究不仅可应用于外包领域,而且对于国内医药产业化发展也很有帮助。”陈礼勤的这种看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目标:打造全国一流“药谷”
这些各领风骚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不仅构筑起了南京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新高地,也使得园区成为江苏省生物医药研发和孵化实力最强、数量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目前在南京高新区医药与生物工程科技园内,共有从事医药产品生产的企业近30家,是江苏省三药示范基地和江苏省新药研发基地。园区现有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南京高新区大动物实验室、南京高新生物医药研究所、南京新药创业服务中心及中国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五大医药研发支撑平台。
除此之外,南京高新区正筹建一座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动物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临床前药物研究服务为宗旨,服务领域涵盖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药理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并引入众多国际知名的制药企业与CRO公司作为伙伴与客户,搭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前研究服务公共平台,带动园区新药研发的发展。
据了解,为对接全球医药企业,打造全国一流“药谷”,南京高新区已正式启动了占地5.25平方公里的南京高新区生物医药园新区建设,并正以培育优势产品为特色、以引进研发企业为突破,构建集生物医药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医药产业基地,至2010年年产值可望达到200亿元。
戚鲁介绍说,南京高新区将以对接全球医药产业、打造全国一流医药硅谷的气量和手笔,努力使生物医药园真正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乐园,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