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广为各方关注的新医改方案的部分悬念,终于解开。日前,卫生部部长陈竺代表国务院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作题为《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虽不是正式的医改方案,但报告中关于医改部分的论述,仍透露了即将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一些关键性问题,其中强 化政府的投入等内容,勾勒出我国基本医疗改革的公益化方向。
据悉,医改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此,2008年政府将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财政补助标准将从现行的40元提高到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从20元提高到40元。据了解,目前新农合筹资标准是50元左右,农民个人缴费10元,中央和地方财政各补助2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中央和地方的补助标准也是参照新农合的标准,不低于40元。
据介绍,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老百姓有钱看病的问题。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框架,主要由五项制度构成。面向农民的新农合制度已经有7亿多农民参加;面向城镇就业群体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已覆盖1.7亿人;针对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从去年开始在全国79个城市试点,今年要扩大到50%左右的城市,2009年将达到80%左右的城市,并于2010年基本覆盖所有城镇未就业居民。
此外,还有一个兜底机制,就是面向城乡贫困居民的医疗救助制度。主要是帮助困难农民和困难城市居民个人缴费。对于通过新农合或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之后,个人仍然难以负担的费用,将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来解决大病负担问题。
而新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强化政府投入。专家分析认为,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机构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社区卫生机构开始扮演居民健康守护人的重要角色。
“整合现有城市卫生资源,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卫生部有关专家表示,要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同时,新方案还提出逐步取消“以药补医”。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现有卫生资源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不断加大。
关于公立医院的性质和定位,卫生部的专家指出,要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以药养医的”现象一直受社会各界的诟病。陈竺在报告中提出,要“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价格”。
对于老百姓期待的医疗费用下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张亮认为,从全球性趋势来看,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费用会逐步上升。但医改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个人出的钱不一定比以前多。打个比方,以前看感冒要10元钱,个人自掏腰包,现在要20元,但个人只出5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