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广州市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广州市以其扎实的工作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整治目标,得到了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督查组及吴仪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小作坊100%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市场超市100%建立了进货索票索证制度等。近日,就专项整治的有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副市长曹鉴燎。
记者:2007年,广州市深入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广州市委、市政府是如何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食品和药品安全的?
曹鉴燎:广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2004年发布了市政府1号令《广州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按照“一年建章立制、二年重点推进、三年全面铺开、四年建成体系”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食品放心工程。通过努力,食品安全工作初步建立起六大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我市从2003年开始就着手抓食品安全的法制建设,先后出台《广州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意见》、《广州市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等食品安全的地方法规规章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确保食品安全工作有法可依。
二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监管体系。在市政府层面上,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简称食安委),食安委办公室与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市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办公室合署办公,充分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形成三办合一的监管机构。在区、县级市政府层面上,执行《广州市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区、县级市政府对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责任落实到各街道、镇政府。在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层面上,按照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市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分段对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流通、消费四大环节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管。由此形成了在市食安委领导下,市食安办总体统筹协调工作,各区、县级市政府落实各项工作,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管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和监管体系。
三是建立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在农产品生产环节,投入1.8亿元,建立市、区(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三级农产品检测系统。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建立市、区(县级市)两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规模生产加工食品质量检测室。在食品流通环节,525个市场和104间超市按规定建立了食品质量检测室,同时加强对进口食品进行检测。在食品消费环节,加强了对餐饮企业食品卫生的监控。
四是建立以准入制度为核心的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领域,实行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与农产品交易市场签订质量安全协议书的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加工领域,以食品生产许可证作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坚决查处和取缔未领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流通领域,开展了标准准入、检测检疫准入、市场抽查准入、购销挂钩协议准入管理。食品消费环节,以食品卫生许可证为市场准入条件,坚决查处、责令整改或取缔未领证的小食店、食杂店等。
五是建立信息宣传网络体系。在互联网上开通食品安全信息网,同时在市内各大超市、肉菜市场、商场、居民住宅区等公共场所安装了食品安全视听设备,通过政府内部的信息简报、公共媒体的食品安全新闻播报等方式,逐步形成了有广州特色的食品安全信息宣传网络体系。
六是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我市各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完善信访制度,公开食品安全质量的投诉电话、举报电话。市食安办从2006年开始,在主要行业选定100家企业作试点,开展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信用体系建设。聘请29位专家组成了市食安委专家组,定期分析全市食品安全状况,还通过聘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市民积极分子,建立了一支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由此构建起全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社会监督体系。
2005年,国务院食品放心工程评价组评定广州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食品安全综合管理第一名;2006年的评价为优秀;2007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组对广州食品安全工作给予“想不到广州这么大一座城市能做得这么好”的充分肯定。
记者:广州市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除了构建起“六大体系”外,还有哪些方面的亮点和特色?
曹鉴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重在治本。这些年,我们狠抓了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是建立起重大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市食安委印发了《广州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就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监测、预警、报告与通报、应急处置、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监督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建立起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和应急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组织体系。
二是建立起“放心肉”信息化监管跟踪系统,实时监控三大肉联厂、市区内508个肉菜(农贸)市场和4000多个肉品经营者经销肉品流向和流量,同时关闭了17个不符合条件的镇级屠宰场。
三是初步建立农村食品安全连锁经营网络。启动农村地区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探索建立新型农村食品流通网络,目前已建立配送中心12家、镇级店39家、村级店1121家。
四是全面开展餐饮企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认真落实《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15220个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的量化分级评定工作,评定率达99.2%。
五是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电子监管系统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溯源标识系统,对检测出有问题的食品追根溯源,及时控制有问题食品。
六是实施对全市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工程。目前,289个室内肉菜市场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工程,498个农贸市场已完成442个,121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完成95个,其余不符合标准和改造条件的批发市场已经关闭。
七是“放心早餐”工程和“午餐配送”试点工作起到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解决了无标准食堂的中小学校学生午餐问题。
八是建设标准化生产的农业生产基地。3年来,制定了11个地方标准,建立起32个农业标准示范区、10个蔬菜生产基地。
九是加强保健食品药品GMP和GSP认证监管工作,112家药品生产企业共取得GMP证书140张,518家药品批发企业、4888家药品零售企业通过GSP认证。
记者:目前,广州市正在积极筹备2010年亚运会,饮食用药安全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分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领导,您认为下一步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曹鉴燎: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仅为迎接亚运会在广州举行,更是为广州市民谋利益。广州市将着重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提高做好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工作的认识。要彻底消除两种不正确的认识,一是把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作为一项软工作来抓,可有可无;二是有利益就干,多利益多干,少利益少干,无利益就不干。要立足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
二要建立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领导负责和社会监督的长效机制。一是研究制定党政一把手抓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工作责任制度;二是研究制定落实到村社一级干部的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工作责任制度;三是完善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手段和措施;四是进一步完善各项举报投诉制度和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三要建立打击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制定完善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保障方面的法规规章,着重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方面的制度建设。立案查处屠宰经销私宰肉、生产经销假冒伪劣食品药品,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违法犯罪分子和行政责任人。同时,要立足基层持续不断地开展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
四要建立部门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完善市政府2004年1号令的有关内容,从地方政府规章上保障各职能部门依法监管和有效衔接;市各职能部门特别是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和制定全市性的法规规章;加快建设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进行信息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的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更有效地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把握监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