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吴仪2008年1月24日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 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月24日) 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会议,这是我第三次出席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五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成绩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全国中医药行业团结一致,中医药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继续推进。在切实做好继承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挖掘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科学内涵。一方面,加强规范性研究,制定了一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挖掘和整理了一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文献。一方面,以临床实践为中心,加强了与临床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大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同时,依托多层次、多学科、多部门的参与,中医药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已有3072所中医医院,床位数达33.3万张,综合医院大多设有中医药科室,72%的乡镇卫生院、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4.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以中医医院为主体,以社区、农村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形式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加强了重点中医医院和中医专科建设,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效果明显,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农合制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不断提高,已惠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
——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包括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了社区、农村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逐渐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等工作,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深入基层、心系百姓、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
——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增强。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的同时,在重大疑难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03年防治非典中,中医药在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与肯定。有关试点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水平,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以为,你们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积极探索构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产业不断壮大。全国中药企业已近1500家,中成药已有9000多个品种、40多种剂型,产业经济规模已突破千亿元,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中药产品年出口总额已超过10亿美元。在一些地区,中药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
——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中医药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得到加强。通过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中医药科学知识得到普及,中医药文化得到弘扬,中医药更加贴近广大百姓。
——中医药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进一步提升,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医医疗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外的中医医疗机构已达8万多家,针灸师20多万人,每年有30%的当地人和70%以上的华人接受中医药服务,国际市场对中药产品的需求日趋加大。青蒿素等中药走出国门,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年来,中医药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完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把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中医药工作的着力点,学习借鉴西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发展经验和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努力促进中医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卫生事业发展相协调。这些基本经验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参与的结果,更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也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和支持中医药工作的各有关方面,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二、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年来,我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在这期间,我更多地接触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和普通的中医药工作者,看到了中医药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的突出作用,感受到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日益广泛的关注和认同,体会到中医药的博大与精深。非常肯定地说,我对中医药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医药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使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深受其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中医药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独树一帜。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
中医药作为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已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十几亿人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必须充分利用中医药这一宝贵的卫生资源,并使其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中医药作为我国原创的医药科学,具有极大的自主创新潜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把中医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医药产业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我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当前,人类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也在深刻转变,总的趋势是更加注重预防、自我保健和生态环境改善,更加注重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这正与中医药学“上工治未病”、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等理念相吻合,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本质特征相一致,中医药的科学与文化价值日益彰显并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中医药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 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将进一步启动。这为中医药的加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充分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要大力加强古典医籍文献、历代医家医案、传统制药技术经验等系统研究,深入总结中医药学发展历史上重大学术创新的规律。有计划地对民族、民间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进行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切实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继承工作。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以重大、疑难、传染性疾病以及中医药具有优势的病种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着力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诊疗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药物研制,努力提高临床疗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