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罗建从日前召开的四川省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获悉,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今年将集中力量抓好中医药服务基层的“利民工程”、中医药民族医药“惠民工程”,并组织实施“重大疾病防治工程”、“治未病健康工程”。
一是抓好“中医药服务基层利民工程”。继续推进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工作,启动第二批“120所县级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和农村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纳入标准化建设中,今年全省除三州民族地区外,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室)要达到98%,村卫生站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应达80%以上。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或民族医科室设置达70%以上,农村中医药服务量达32%以上。加强社区中医药工作。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100%的设置中医科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中医科(室)要达到90%,配备好中医药人员。
二是抓好“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工程”。针对重大疾病对民生困扰的问题,遴选一批四川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优势病种,如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急腹症、癌症、艾滋病、肝炎和小儿脑瘫等,建立10~15个中医药重大疾病防治中心和一批分中心,将中心建设与国家级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建设结合起来,与四川十大名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名科的辐射和网络效应,建立起重点专科集群,抢占全国重点专科的高地,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三是抓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今年启动“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着眼于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和疾病康复服务体系,一方面在高端瞄准四川省一些中医药优势领域,如亚健康、优生优育、运动保健、疾病预测预防、饮食疗法、推拿保健、家族疾病预防、疾病康复、托老康复等领域,建立10个左右“治未病中心”,起到探索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在面上要求“二甲”以上的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筹建“治未病”科室,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治未病中心”的建设,要把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科学设计、积极探讨、继承创新、多学科合作,丰富具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技术和方法,探索和建立一种全新的健康保障模式,走出一条“治未病”之路,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