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直属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至此,国家药监局结束了10年的“独立”生活。归属卫生部管理之后,究竟能对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起多大作用,很多人还是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问题的解决肯定不会因为“大卫生部”的组建一蹴而就。
省级以下药监局会不会跟着变?
3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等在两会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是全国人大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次日,即将由卫生部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第一次亮相。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回归卫生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对这个问题,邵明立回答的是预料之中的标准答案:党中央、国务院为了适应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需要,作出了改革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重大决策,应该说进一步理顺了食品和药品监管的关系。
有记者提问:“请问邵明立局长,药品监管体系现在是省级以下实行垂直管理,中央一级归到卫生部以后,省级以下是不是也要变?怎么变?”
邵明立回答说:“我很愿意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题,但是很遗憾的是,现在对地方机构改革的方案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机构改革工作非常重视,十分关注,有些情况正在调研中。有一点,我希望大家跟我一样能够确信,无论体制怎么变,对于食品药品监管这项工作都是加强,不管这个系统的职能怎么改,对于保证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要求都会越来越好。”
可以看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的变革不是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回归卫生部为结束,这只是一个开始,省级和省级以下药监部门的归属变革走向,同样不可忽视。
已经实行了近6年的省以下垂直管理,下一步该怎么走?这也是基层药监部门十分关注的事情。
北京市药监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和记者谈起这个话题时,也很迷惘:“以前只是在传药监局要回到卫生系统,没多久就公布了,系统内的人都觉得有些突然……国家局的名称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而北京则是北京药品监督管理局,这是北京与全国其他省区市不一样的,就是说北京药监局从成立一直都是独立的监管药品。这次改革,北京药监局也不排除继续保持独立,现在还没有得到具体改革细则,结果还说不准。”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当年是为解决分头管理、职能重叠,资源浪费、低水平无序竞争等弊端,强化监管,才组建了以“全国集中统一、省以下垂直管理”为主要特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一项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基层某些地区因为各种原因,有的现在才开始建局。比如,河南某县去年底通过多方筹备,刚刚建起药监局的框架,正准备今年两会后挂牌的,牌子都做好了,可中央现在又开始改革了,这牌子是挂还是不挂,是否干脆直接设在卫生局下面,都不得而知。
国家药监局十年“出走”:药监权力越来越大,药品问题越来越多?
掐指算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独立出去到再回归卫生部,这个圆圈整整走了十年。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合并经贸委下的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的药政局和中医药管理局的职能,成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隶属国务院。该局承担药品从研制、审批、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监管职能。4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郑筱萸任局长。自此,全国7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6000多家药品批发公司、60000多家药品零售企业,全部归属国家药监局监管。
2003年3月,经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家药监局再次扩权,将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审批管理权纳入帐下。记得在2003年两会期间,健康时报记者采访一位药企的委员,他说:下一步,药监局还要把农药管起来。
事实上,食品还是由质检、农业、工商等部门管辖。药监局几乎有名无实。
2002年,药监系统腐败问题初现,浙江省药监局原局长周航、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韩白石、原副主任毕可展因收受贿赂被判刑,成为药监局成立后首批被公开查处的贪官。
2005年7月8日,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原司长郝和平被刑拘;10月,中国药学会咨询培训部原主任刘玉辉被立案调查;11月,广州天之骄药物开发公司原总裁张平被刑拘,交待出一批涉嫌行贿受贿的官员及专家名单。
2006年1月12日,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原司长曹文庄被立案调查,化学药品处原处长卢爱英、国家药典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