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近日出台,增列了39个十位编码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商品;而今年开始执行的《2007年第二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中,由于涉及部分濒危动植物品种,受到了业界更大关注。
日前,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08年第22号公告,《2008年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下称“2008目录”)自4月5日起开始执行。
商务部网站显示,新版目录主要是根据2008年国家进出口税则,对此前发布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商品编码进行了技术性调整;同时,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建议,增列了39个十位编码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商品。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此轮新增的39个禁止类商品目录,其中有部分品种涉及医药中间体制造。不过,由于设置了一个月的缓冲期,并允许已签合同完成执行,业内认为,该目录的影响有限。倒是今年开始执行的《2007年第二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中不少涉及濒危动植物的品种引起了不少关注。该目录首次将含濒危动植物成分的中式成药纳入禁止加工类目录。
早有争议
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最早始于2004年,当年,濒危动物毛皮等产品首次被禁用于加工贸易出口。依据国家相关部门对该目录的解释,此目录是禁止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的相关商品,被列入禁止加工贸易进出口而没有列入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企业仍可按一般贸易方式开展进出口业务。
不过,今年开始执行的《2007年第二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将禁止范围扩展至中式成药,对于一些涉及到熊胆、麝类产品的加工贸易型企业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影响是有的,但目前国内含濒危成分的中式成药出口范围很小,出口量也很小,同时,这类产品也没有在主要的贸易市场上作为药品流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就此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
他同时指出,濒危物种与中药的矛盾一直存在,真正属于濒危范畴的动植物药材,确实应该放弃使用。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这实际上是一种民族文化与国际通行的对动物的认识的差异,中国需要做很多工作去宣传和解释。
据了解,国内出口的含濒危动物成分的中成药品种不在少数。其中,光含麝香的就有片仔癀、安宫牛黄丸、八宝丹、西黄丸、六神丸、麝香保心丸、麝香解痛膏、伤湿宝珍膏、云南白药等多个产品。而国内以前利用濒危动植物成分作为中药材,也曾引起过争议。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都曾在本国华人区查扣大批涉嫌含有濒危野生动植物成分的成药和相关产品。
不过,于明德表示,随着近年来宣传和解释工作的推进,国外的濒危动植物保护者逐渐明白,保护动植物的生存权和维护人的健康权是可以兼顾的。以熊为例,现在国内药用的熊都是人工繁殖的,目前熊的存栏数已经大幅增加。
海关编码何时细化
在植物提取物方面,“2008目录”基本延续了2007年的版本。濒危植物提取的油树脂和其他濒危植物提取的仅含氧杂原子的杂环化合物依旧被禁止加工贸易。而去年国内植物提取物企业提出的细化植物提取物海关编码的希望暂时落空。当时,他们希望国家对野生濒危品种植物提取的产品和人工种植提取的产品执行不同的海关出口编码。
不可否认,随着国际上对药用提取物需求的增加,国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确实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中国植物红皮书》所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到42%。我国目前共有169种药用植物被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和《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记者从中国医药保健品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处了解到,由于政策限制,目前国内做濒危品种植物提取物加工贸易的企业已经不多,大部分企业做的都是人工种植产品。而就海关编码一事,他也坦言:“因为出口时,都是同一个海关编码,目前还分不开。海关在区别种植和野生这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他表示,濒危品种植物提取物产业的发展对物种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研究结果。以冬虫夏草为例,现在价钱卖得这么高,对当地百姓来说也是一种致富的方式,但这样的采集强度,是否直接导致了这一品种濒危,这个现在还不好说,国内在这方面也缺乏评估。
湖南省中药提取工程研究中心曾建国向记者表示,海关编码最后没有细化,说明相关部门对这个事情很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