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8日,记者应邀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会中心召开的全球中医药经销大会。3000余名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分享着中医药带给他们的健康和快乐。记者对南非、尼日利亚、埃及、喀麦隆、新加坡等近20个国家的与会国际专家、中医药经销商进行采访。他们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人类对中医药的需求正在悄悄增长。专家预言,本世纪世界中医药研发高潮将回归中国。
“洋”牌中医药咄咄逼人
发源于中国的中医药,在全球中草药市场上的销售份额非常尴尬,国际市场被日、韩及一些西方国家挤占。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制定了中草药法规,世界中草药市场的年销售额正以年均10%~20%的速度递增。尤其是近10年来,中医药国际化正在加速,世界各国都在研究中医药,投入高财力、高人力、高科技,研发高质量的现代中草药。美国FDA《植物药研制指南》、欧盟《欧洲传统草药法案》等为中药进入美国、欧洲市场提供了标准和机遇,也为西方国家研究中草药提供了机遇。日本、韩国、美国、法国、荷兰、德国等种植的中药材走向世界。
相关数据表明,在全球市场上每年高达400亿美元的中医药交易额中,中国仅占6%到8%,日、韩则占到50%以上。更令人堪忧的是,国内90%的中医药专利申请都来自国外企业,国内的优秀产品被国外企业抢注专利而痛失市场。数据显示,我国拥有1万多种中药资源和4000多种中药制剂。然而,目前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在海外申请了专利,我国中药在国外申请专利的只有近千项,而外国在我国申请的此类专利却高达1万多项,日本210个汉方药制剂,处方都来自中国。长久以往,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就像我国的四大发明,发明在中国,应用获利却多在国外。中国中医药国际化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这种竞争是来自全球的,东方国家(主要包括日本、韩国)如日本占领中药国际市场的90%左右,2003年我国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总额为7.1亿美元,但日本一个“小柴胡汤”的年产值约7.0亿美元。“洋中药”的科学化、现代化、实用化,在国际市场大行其道,一些植物药消费和生产比较发达的西欧国家(如德国、法国等)的制药公司,开始仿制我国传统的中成药,并逐步打入我国中药市场,如法国一个银杏叶制剂“达纳康”年产值就是5亿美元,美国耶鲁大学已研究开发中药传统复方,美国辉瑞制药集团也扎根中国,深入研究中医药等。全球制药巨头诺华也在我国设研发中心,目标直指中草药研发。日、韩两国每年都从我国进口大批中药材,加工成现代中成药后大量返销我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在“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中药进口关税的降低,特别是医药流通领域的开放,进口中药和其他植物药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更加明显。而中药制药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比重相对较低,大概仅在16%左右,从而也导致国外制药公司有更强的进口动机。因此,我国中成药的很多老字号和传统配方,要在加强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条件下,将这些老字号和传统配方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用世界认可的特殊语言符号,研发走向世界的现代中药。
中医药正在走向世界
看似古老神秘、与现代用药理念格格不入的中医药,怎么能引起世界如此高度重视,成为全人类的需求呢?是因为其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神、经络理论等;更符合科学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体观和方法论,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还有中药、针灸、推拿按摩、养生保健等一系列自然疗法和几千年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世界公认的惟一没有中断传承和应用的传统医学。
我国历来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宪法》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定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药现代化,中医现代化,促进中西医结合”;《中医药条例》还规定:“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35条规定:“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21日提出“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药学”。中医药走向世界曾经历了两次浪潮:第一次在公元6~8世纪,中医药传播到东方各国,包括现在日本的汉方药,韩国的韩医、东医,越南的东医等。第二次是自公元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药逐渐走向国际化,针灸率先走向世界,1958年毛泽东指出:“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要出国,将来全世界人民都要用它治病。”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针刺麻醉引起了美国针灸热,并掀起了中国、美国、WHO对针灸疗法的研究,从而迅速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代中药走向世界,1996年我国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中药现代化研究进行了中药材、饮片、中成药、中药复方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研究(GAP、GMP、GSP、GLP等);中国自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