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抗生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京成立。抗生素、维生素产业联盟分别由石药集团、华药集团牵头,吸纳了包括鲁抗、哈药总厂在内的国内生产企业及多家科研单位和院校共同组成。
大品种路难行
据悉,联盟将在国家科技部指导下,以组建具有法人资质的工程中心为支撑,以技术研发、孵化、产业化项目为载体,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法律规范下实现市场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
我国抗生素和维生素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却是典型的以数量取胜的低附加值原料药。相关海关数据显示,即使面临全球经济疲软、国家货币从紧政策、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影响,今年前8个月药品类进出口额也分别同比增长28.9%和38.68%。
但从市场反馈看:订单正在减少,一些大品种的价格也下降明显。而以饲料、食品等为消费大宗的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所受影响更加显著。
虽然原油等能源价格下降对于企业是个利好,但国内原料药企面临的处境整体艰难,部分上市医药企业已发布出口额下降的风险预警。11月,印度又举起青霉素反倾销大旗前来“搅局”。
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表示,目前科技力量集中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企业与产业技术创新迫切需要社会各种创新要素的持续稳定的参与。“我们现在是医药大国,未来可能成为医药强国,目前中国新药创制进入新阶段,产学研联盟的大气候已成,需统筹协调,集中和整合技术创新要素,引导产业技术创新。”
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华药集团董事长常幸指出,目前维生素等产业升级需求紧迫,联盟计划在未来3~5年内进行产品的更新改造,注重污水处理、注射液开发、能耗降低等实用性技术创新。
团抱集中优势
“通过组建产学研联盟,我们可以盘活全国优质科研资源,集中财力、人才攻克科研瓶颈,这恰恰是企业单打独斗所不能完成的。”抗生素联盟某理事表示。
业内分析,成本控制和市场驱动是类似联盟成立的主要动机。联盟的优势体现在科技创新中,可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研发,加速成果转化。企业联盟是为利润最大化,亦有利于分散研发风险。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所有的联盟都比不联好,科研单位通常都是各有所长,一个单位的力量毕竟有限,而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科研问题和项目,很多具有共通性。例如在原料药生产最突出的污染问题上,负责任的企业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如果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将可能取得更快、更好的效果。
科技部副秘书长王志学在成立会上指出,建立战略联盟还须着重把握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一是突出体现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二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三是注重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四是战略联盟的发展要保持开放性;五是充分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既要引导战略联盟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政策,又要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联盟发展。
成果的内流与外溢
据悉,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的是,这次的两个技术创新联盟将成立独立的研究技术中心法人,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保障技术创新合作关系的稳固和持续。因此可以避免一般产学研合作的松散性和随意性,提高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及企业竞争力。
抗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表示,联盟是通过协议和章程明确各成员的责、权、利,建立在长期战略合作契约模式基础上的技术创新联盟。联盟将以“实现中国抗生素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生产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好”为目的,通过技术创新与共享,解决我国抗生素大规模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整合内外技术创新要素,培育中国抗生素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更有质量的内涵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中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由此引出的问题是:技术会否因此外溢到非联盟企业,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对此于明德表示:不外溢是相对的,外溢是绝对的,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契约。(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