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寄至蚌埠市检察院的群众匿名举报信,牵出了案值200余万元的商业贿赂特大案件。在司法机关历时一年多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后,法院一审确认检察机关起诉指控的范某、李某共同行贿犯罪事实,并以行贿罪分别判处范某有期徒刑8年、李某有期徒刑4年,两被告人均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另有多名收受贿赂的医务人员分别受到刑事处罚或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理,赃款全部追缴。
“匿名信”揭开黑幕一角
2006年6月的一天,一封匿名举报信直接寄到了市检察院。
“举报某骨科医疗器械经销部经理范某向多家医院行贿。”短短25个字,没有署名,只在末尾留下了一个手机号码。
举报信直指社会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医疗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细细揣摩这封只有25个字的举报信,反贪干警们敏锐地感觉到,它极有可能是一条很有价值的线索!按举报信上留下的手机号码,反贪局局长与举报人取得了联系。面谈中,举报人没有丝毫保留,向检察机关较为详细地反映了某骨科医疗器械经销部经理范某、业务员李某,在医疗器械经营过程中向多家医院工作人员行贿的情况,并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随着侦查步步深入,这起商业贿赂特大案件开始浮出水面。
“记录本”重现行贿过程
案件前期侦查正在悄然展开,然而,专案组遭遇到了一次“意外”:原来,该骨科医疗器械经销部因其经营资质出现问题,正被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虽然并非案件泄密,但专案组仍很担心,如果被举报人在接受经营资质问题的查处中转移或销毁相关资料,将给这起案件的查办造成严重影响。
情况紧急,整个侦查计划不得不做出调整:正面接触被举报人。
正如办案人员所预料的,当范某、李某刚刚被依法传唤时,两人对行贿问题矢口否认,一再声称其为合法经营户,不存在经营医疗器械给回扣的事实。面对僵持局势,市检察院根据初查掌握的情况和证据材料,决定对范某、李某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并依法对其办公室及住宅进行搜查。
通过搜查,办案人员获取了范某、李某转移至家中及在泗水桥附近租住房屋内的相关资料和“行贿记录”。这些证据详细记录了范某、李某行贿的对象、金额、时间等具体信息,成为认定被举报人涉嫌行贿犯罪的第一手资料。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范某、李某不得不分别交代了他们向多家医院工作人员行贿的犯罪事实。
60多医务人员身陷“潜规则”
细细查阅一本本资料和“行贿记录”,专案组办案人员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案件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一位办案人员说,“这起贿赂案件涉及蚌埠、阜阳、滁州、宿州、亳州等地13家医院的60多名医务人员,其中蚌埠市区及三县7家医院的19名医务人员涉案。案件也由单一的个案转变为窝案、串案。”
办案人员经过对获取书证的研究分析,发现这起商业贿赂案件中,每次行贿的数额从几十元至数万元不等,但都一一载明,其中累计受贿金额最高的一名医务人员达18万元之多。
该骨科医疗器械经销部“东窗事发”,迅速在社会上激起反响,更让一些人感到震动。
几天后,一名曾收受贿赂的某医院副院长到检察机关投案自首,主动退清了赃款。随着侦查工作的深入,又先后有多名涉案医务人员主动走进检察机关的大门,退出所收受的医疗器械回扣款。
不久,该市淮上区检察院和蚌山区检察院又分别立案查处了两家公司向多家医院医务人员行贿10万余元、2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
从一封举报信入手,选准突破口,发挥侦查一体化机制的优势,不但有效遏制了医疗器械购销环节商业贿赂蔓延猖獗的势头,更净化了行业风气,维护了医院正常的医务秩序,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