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将于2009年正式起步,卫生部为此将遭遇更多棘手的问题,因为医改不单涉及一个部门,还涉及物价、财政等资源掌控部门,其复杂性非同一般。在这样的背景下,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茅调任卫生部党组书记,自然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记者采访中获知,2月11日下午,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前往卫生部召开干部大会,宣读了卫生部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张茅由此正式接任高强职位,卫生部因此将再次续演“双领导”格局。
张茅结缘新医改
张茅于2006年5月开始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发改委官方网站显示,张茅负责基础产业、社会发展、就业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工作,而医改正是其负责的领域之一。因此,张茅也成为发改委参与医改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新的医改方案成形于2007年10月,由发改委牵头,分别在南昌、天津召开了医改座谈会。“当时,张茅、高强二人均参加了会议。”2月12日,发改委社会发展司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他曾跟随张茅率医改协调领导小组调研组分赴各地,调研医改。
现年55岁的张茅尽管没有医学专业背景,但最近几年的工作始终没有离开卫生改革。对此,发改委这位官员的评价是,“管理卫生有道,经验颇丰”。
正如李建华所说,张茅在担任北京市副市长和发改委副主任期间,分管卫生和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并任国务院医改部级协调工作小组副组长,在参与研究医改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完成医改方案的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而在公众视野中,2003年的“非典”成为张茅与卫生结缘的标志性事件。当年5月,“非典”进入全面防控阶段,张茅被任命为北京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医疗组组长,并向北京市人大汇报防治情况。
2006年6月,张茅从北京市副市长升任发改委副主任,随后两年,张茅的主要活动紧紧围绕社会事业领域,尤其是卫生体制改革。张茅任发改委副主任期间,恰遇新医改讨论、制定方案之时。
2006年,十多个部委组建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成立,发改委和卫生部成为小组“双组长”。而张茅分管的社会发展司,是参与医改方案起草、制定的职能司局。李建华在讲话中说,熟悉新医改的张茅,有助于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领域的各项工作。
五项改革将启动
1月21日,在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而设计的“医改方案”获得原则通过。据悉,该方案包括《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前者是改革的总体框架,后者是近期的实施方略。
新医改草案由发改委和卫生部等部门牵头起草,融会了多个方案设计团队的意见。医改的阶段性目标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对张茅而言,那就意味着要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包括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记者从卫生部获悉,这五项改革与1月8日卫生部的工作会议所透露内容极为吻合。
“最终版本与意见稿相比,总体思路基本体现了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同时,加大国家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费用,并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格局。”人民大学教授王虎峰说。
但该方案至今还遭遇不少“市场派”专家学者的指责。“新医改过于强化卫生行政机构支配资源的权力,少了市场化的气氛。”北师大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顾昕说,卫生部主要领导调整也不可能做到“管办分离”。
不过官方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即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初步测算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将投入8500亿元。医改涉及面广且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面临考验
“估计今年两会前公布,否则医改还会上会讨论。”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磊说,新医改最后版本和实施方略将一并公布。但截至本报记者截稿前,医改尚未公布。
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滑、国内需求不振的背景下,更多的经济学专家担忧,医改高额投入如何分配,如有多少属于新增投入,多少属于存量。
参与制定医改方案之一的顾昕说:“新医改方案与征求意见稿相比,除对争议大的地方加以修改以外,医改方案的目标、原则、重点均未改变。”但顾昕同时认为,即便公布,也只是公布方案和五个配套文件,不会涉及操作细节。这与李磊的观点一致。李磊分析说,最终采纳的医改版本,会明确给出政府的投入、筹资渠道以及改革的步骤,因为国务院定了大的方向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