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维生素类原料药生产企业集体遭遇一场价格洗礼。而今,在经过联合限产和行业自律之后,行业秩序正在重新建立,部分企业开始陆续小规模复产。
广济药业日前宣布,公司决定自2009年2月16日起将VB2产品生产线逐步恢复生产,生产线的具体产量取决于VB2产品的销价和销量。
广济药业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经过2008年第四季度行业的集体限产之后,目前VB2市场价格正处于理性回归阶段。但是,行业的无序竞争现象仍然存在,金融危机对国外市场的波及现在也不好评估。因此,今年VB2的走势依旧迷茫。对于公司来说,也是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逐渐调整生产。”
据悉,目前维生素领域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其中以VB12最为典型。自去年8月以来,VB12的出口价格已从每千克4500美元降低到每千克2100美元,短短半年中价格下降过半。
“大幅降价出现在去年奥运会结束后。由于奥运会使销售停滞,奥运会以后,市场出现了部分厂家清库存的情况。”河北某VC生产企业的有关人员表示,部分不具备GMP认证的国内企业低价抛售库存,而国际买家则用这一价格标准再向另外一些企业压价,这很快演变成一场恐慌性的抛售。
据悉,国内厂商互相压价的行为在2008年12月底达到顶峰。VB12价格曾一度下跌至每千克1700美元。再加上金融危机致使欧美市场的需求减少,这让很多厂商开始采取措施限产。
今年春节前后,除广济药业宣布对生产线进行停产检修外,华北制药、浙江医药、新和成等维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也纷纷传出停产检修的消息。
根据新和成最新的业绩公告测算,去年二、三季度,新和成的净利润约为5.5亿元,而到了四季度,该公司净利润下降至0.25亿~1.25亿元。新和成去年四季度业绩也佐证了量价齐缩下维生素类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经营困境。
限产行动加之春节放假的效应,使得产品价格处于逐步回升的状态。资料显示,VA产品已经从每千克130元左右回升至每千克170元左右,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每千克200元的报价;VC市场目前市价基本上都维持在每千克10美元以上,个别价格甚至达到每千克14美元。尽管上述价格能保证盈利,但相关公司目前依旧以去库存为主。
据业内人士透露,相关企业前期关停的生产线目前仍未完全达产。按目前市场存货的消化速度,尚有1个月的消化时间,3月份趋势或将明朗。
联合证券研究员谷方庆认为,各个产品的公司均已停产检修消化库存,尽管终端需求均有下降,但总体上库存量在下降。由于年后三、四月份为采购旺季,因此成交量也有望进一步上升。
中原证券研究员焦浩漭认为,维生素类产品的价格在经过2007年和2008年的大幅上涨后,相关公司目前的估值基本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对于相关公司来说,2008年的业绩可能是今后几年中难以企及的高点。
相关链接
去年我国维生素总产量达28万吨
国内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维生素原料药总产量已达28万吨之多,且年出口量逐年增长。2004年我国出口维生素12万吨,2006年为15万吨。去年尽管遭遇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冲击,但我国输往海外的维生素原料药估计仍有15万~17万吨。我国维生素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德国、荷兰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对东南亚国家的维生素出口数量也开始上升。
由于在合成VC上拥有技术优势,去年全年我国共计出口VC约8万多吨,比上年增长10%左右,且出口价亦有所上升。此外,维生素E出口1.3万吨,B族维生素年出口合计亦有1万~2万吨。
我国不仅在大宗维生素原料药产品上拥有优势,就连VH和VB12等一些“小品种”维生素现在也能大批量生产与出口。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个别维生素产品会有市场波动,但总体出口情况良好。
去年国际市场上维生素热点品种:一是天然维生素E,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供不应求,据悉,去年我国浙江省出口天然维生素E数量已达500吨,且出口价比合成VE至少高出60%以上;二是生物素,该产品因被发现具有治疗糖尿病等新用途,故出口增长空间巨大。(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