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卿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自2006年走出低谷后至今,连续3年持续走强,药市呈现购销两旺,大货走动畅快,销量增加,批量交易活跃,价格上涨,涨幅较大的态势。因野生资源枯竭,家种产量逐年减少,各地库存空虚,市场供给缺口加大,拉升行情继续,已成为药市众商争购的热点品种之一。
目前各方关注的焦点是:徐长卿后市将走向何方?为此,笔者对该品种进行了调研。
野生资源枯竭
家种产量萎缩
据一项专题调查显示,我国医药市场对徐长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03~2004年为2000吨,2005~2006年增加至2500吨,2007~2008年持续增长至3000吨左右。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医药市场上供应的徐长卿完全依靠野生资源。但是,由于全国各地兴起采矿、修路、建房、造林、垦荒、放牧以及兴建旅游区和开发区等人类活动,徐长卿生长环境遭到极大地破坏,而1996年的50元(千克价,下同)高价,更是极大地刺激了产区群众一哄而起。年复一年的滥采滥挖,野生资源逐年减少,近年已趋枯竭。从2005年起,主产区东北三省为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实施了野生药材采运许可证的规定,无证严禁采运野生药材,也使野生产量减少了一部分。据估算,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野生徐长卿的蕴藏量多达12万~15万吨以上,进入21世纪后锐减至5000吨左右。
在野生产量枯竭的同时,家种产量也呈连年萎缩之势。调查显示,上世纪90年代,在利益的驱动下,产区群众盲目发展种植徐长卿,种植面积由500多亩骤增至5000亩以上,产量也由年产250吨锐增至2500吨,到2000年产量再增至3500~4500吨左右。盲目发展导致烂市,价格由1996年的50元下降至1998年的28元,再降至2000年的5元左右。药贱伤农,农民种植徐长卿得不偿失,种植面积一下由沸点跌至冰点,产量由2000年的3500~4500吨下降至2007年的1500吨左右。
短缺已成定局
后市价格看涨
2008年,徐长卿总产量约2000吨(野生、家种各1000吨),市场需求3000吨,供需缺口1000吨左右。徐长卿供需缺口已成定局,短期难以缓解,矛盾日趋尖锐,已引发连锁反应。
一是产地种植逐步开始恢复,种植面积缓慢上升;二是各地库存大幅下滑,已呈空虚之势,安国、亳州、荷花池、三棵树等药市库存量多者百余吨,少者十余吨,最低仅为1吨左右;三是由于产不足需,产新期间多商急赴产地争购,一些大户不惜重金囤积,而药商和药农又惜售,更使货源雪上加霜;四是在全国药市上,价格连续3年上涨,2006年全草价由5元上涨至7.5~8.5元,根统货由7~8元上涨至12~14元;2007年又分别上涨至13~14元和18~21元;2008年以来,市价再分别攀升至14~15元和20~25元。
据业内人士分析,徐长卿产量将以每年500吨的速度递减,到2009~2010年产量将降至1000吨左右,按今年市场需求量3000吨计算,届时缺口将为2000吨左右。野生品已趋枯竭,家种产量杯水车薪,后继乏力,资源告急已是大势所趋。徐长卿供给短缺,缺口蕴藏商机,后市行情持续上涨已成必然。
小档案
徐长卿为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根茎及全草入药,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东北三省较多,早年以野生品供应市场。功效为清热解毒,祛风镇痛,驱寒散瘀。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寒性腹痛、腹水胀满、神经性皮炎、湿疹、风疹、荨麻疹等症。目前,药厂以徐长卿为主要原料成分开发生产了几百种新药、特药和中成药,医疗单位将徐长卿广泛用于处方,各地药材公司、药店、饮片加工企业等大量经销。(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