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时间可以日计算!”3月7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对医改新方案公布日期的“透露”,立刻搅动了人们心中那一池春水。
在此后的半个月的时间里,关于修订稿即日公布的消息便不断出现,但又一次次“爽约”。在人们焦灼的等待中,对新医改方案的热议再次升温。
医改不仅是钱的问题
作为“北大版”医改方案的执笔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提出,医改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政府、市场的管理失灵。
李玲认为,在短期内,财政投入既补供方、又补需方或是明智选择,因为“两条腿走路”能让老百姓更快地得到实惠。但从长期来看,则应建立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全民医疗服务保障模式。
类似的观点不仅来自研究者,也来自政府职能部门。
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时任卫生部部长高强曾批驳了“医改很简单,财政部拿钱就行”的说法。他表示:“在这个问题上,卫生部与财政部观点一致,就是政府增加投入必须与转变医院运行机制相结合。光增加投入,不转变机制,无法达到医改的预期目标。”
当前最为实际的问题是,怎样建立和完善制度,有效地提高公共资金投入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绩效。在医改问题上,资金投入确实是关键的一步,但又是最需要脚踏实地的一步。
因此,医改的深入,关键要看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原有医疗体制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做出改变。其中就包括如何完善、建立资金投入的绩效评价体制等。
需要建立绩效评价体制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应遵从‘成本——效益’原则,切实转变资金投入方式, 加强并优化管理和监督体系。”在接受《中国会计报》采访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军民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对于如何细化,他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设想。
一是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标准化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体制;二是要建立受益对象(群众)满意度调查反馈机制;三是对公共卫生机构提供的面向个体的公共卫生服务(如计划免疫),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支持,以增强其与其他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在服务提供方面的竞争性。
此外,面对医改,我们要建立和理顺的体制还不仅仅是这些。即使是针对绩效考评体制,也有很多现实的工作要做。
需要数据系统和注会人员
“评价资金使用的绩效,无法绕开必需的数据。如果没有真实的数据,绩效考评将变质成为一个繁琐的、造假的、带来额外负担的管理要求。”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主任、副教授金承刚对《中国会计报》说。
在金承刚看来,绩效考评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可靠、真实的数据系统。但目前,我国的信息系统还处于各自为阵的信息孤岛的局面,缺乏标准的代码系统。为了在公共卫生、临床服务上构建标准的数据系统,保证绩效考评的成功,我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同时,刘军民介绍到,既然新医改资金的投入重点是基层,且补助的指导性政策是“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差额补助”,那么,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补助,就要在核定收支的基础上确定。
在这个过程中,他认为做好“核定”工作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以真实、有效、充分的财务和会计信息为基础。刘军民说:“由于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有的甚至连会计核算都不健全。因此,在当前条件下,解决这个问题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积极探索推广注册会计师审计披露和代理会计核算工作模式。”
据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8.3万注册会计师和近30万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队伍,并形成了社会经济监督市场化、专业服务产业化、行业自我管理规范化的新模式。
在刘军民看来,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披露和代理会计核算工作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基本医疗服务这种政府宏观政策导向与机构微观运行相结合领域的管理和监督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和现代会计服务业在医疗卫生收支核算上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作用,政府财政部门则只需要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再监督。(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