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6岁的迟杰(化名)目前经营着一家自己的小店,享受着当老板的乐趣,他曾经是以向医院推销药品为生的医药代表,也是靠卖药发家的……提起那段经历,迟杰感慨地说:灯红酒绿,是别人的;酸甜苦辣,是自己的。
被轰走不放弃终获对方好感
8年前,昆明人迟杰高中毕业后,在一场招聘会上,总部设在湖北的潜江制药厂西南片区经理姚先生相中了他。一星期后,迟杰跟着对方来到了红河州。
在个旧的2天里,姚经理带着迟杰走访了当地几家大医院,约见了主管进药的人物。席间,姚经理只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只在分手时留下了一份产品资料:步长脑心通,药厂给代理公司的价格是17元,医院进货价20元,售价28元。
一周后,迟杰开始了他第一次“攻关”:“您好,我是上周和您见过面的小迟。”讲完这通电话,迟杰的心还“扑通扑通”狂跳了好一阵。个旧市某医院药剂科科长也爽快地答应了他的邀请,两人吃过晚饭后,去了当地一家夜总会,对方挑了位小姐进入包房,迟杰在大厅独自等候。
虽然有些忐忑,迟杰总算顺利地谈下了他第一笔订单,4天后,迟杰得知该医院已经向医药公司要了两件货。姚经理给了他5千元“开发费”,刨去各种花销,迟杰还剩下1千元,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红河到昆明,迟杰的业务范围很快扩大,业务技能也日益娴熟。这时,迟杰遇到了卖药生涯中的第一次打击:当时,安宁县某医院的药剂科科长,一位中年女性,面对他的“攻关”丝毫不为所动。他打电话过去,对方甚至一看号码就挂掉。
迟杰并不罢休,继续每天按时拜访。然而这位女科长一见他就如临大敌,不理不睬。有一次,迟杰刚跨进药剂科的门,科长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声说:“你出去,以后都别来了!”迟杰只好悻悻离开。
回到栖身的小旅店,想起刚才的一幕,迟杰不断地问自己:这是为了什么呀?为了钱吗?花同样的时间在另一个人身上,早就有结果了。从小到大,迟杰没有受过如此委屈。工作后,他每次出差,顿顿吃炒饭,住的是条件很差的小旅馆。想到这些,迟杰哭了。
第二天醒来,前一天的不愉快已经淡去。“我享受靠个人魅力将产品推销出去的过程。”迟杰再次向那家医院进发。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最终获得了对方的好感,医院也向公司订购了产品。然而从始至终,女科长没有收过他一分钱好处。
医院竞标购药收入一下锐减
医院进了药,产品能不能成功卖到消费者手上产生利润,主治医生的作用也很关键。工作期间,迟杰接触了各家医院内科、神经科的主任医师,告诉他们每开出一盒产品,就能从中提成10%,而他自己也能从中提成1%。从业两年,他积攒了约10万元。
关于“金盆洗手”,迟杰说,2001年至2003年,随着医院竞标购药等政策的实施,药厂不得不自降身价,能够给医生的利润也大幅缩水。2003年,迟杰的客户进货量锐减7成,他每月收入还不到两千元。“政府希望通过降低药价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门诊费、住院费上涨了,最后的结果就是饿坏了我们,穷坏了病人。”迟杰说:“卖药人”的退出应该是历史必然。
“我大概了解了新医改的政策措施,相信我和我的家人都会是它的受益者。”迟杰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