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央企大重组的浪潮中,医药行业的央企整合也暗潮涌动。
4月14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中国医药集团(以下简称“国药集团”)有意合并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这两家体量虽小,但也属于央企序列的医药企业。
“有关部门比较支持国药集团来并购,但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也有很强烈的并购意向。”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而据记者了解,还有另外一家主业并非医药行业的大型央企也正跃跃欲试。
“这个事情一直在推进当中,具体的进展我不太清楚。”15日,国药集团一位高层对记者表示。
如果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以下简称“中生集团”)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医工院”)的归属最终确定,主业为医药行业的央企将从5家减少为3家,不仅符合缩减央企数量的目标,同时医药央企格局也将最终确定。
他还表示,目前各方力量仍在博弈,最后结果揭晓前都可能存有变数,但今年年底前这一整合应能尘埃落定。
“单飞”成奢望
“重组是用无偿划拨的方式,但可能要承诺给被重组方一定的后续注资,用这种方式进行。”其中一家央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央企的划拨和重组不会按照市场出价,相比市场化重组成本要小很多,而且这两个集团资质不错,这也是国药集团和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都希望将其纳入版图的重要原因。
中生集团主要从事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三类生物制剂的制造销售,下辖分别位于上海、武汉、成都、兰州、长春和北京的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90%的计划疫苗出自中生集团。其在国内疫苗市场和血液制品市场上均具龙头地位,同时在诊断试剂、基因工程以及医疗器械方面也具有一定实力。
而上海医工院则是国资委下属的17家大型科研院所之一,也是医药行业唯一的中央直属研究院所。旗下拥有几个国家级的中心,分别是国家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中心,科研实力雄厚。
深沪两地上市的制药企业中,恒瑞医药、三九医药、华北制药、鲁抗医药、哈药集团、海正药业等30多家上市公司都曾经受让其技术转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企业都曾尝试整体上市做大做强,以谋求独立,避免被并购的命运。
中生集团旗下的天坛生物曾先后受让中生集团旗下的祈健生物51%股权和成都所,并从中生集团的孙公司升级为子公司,其作为中生集团整体上市平台的预期一度十分强烈。而上海医工院旗下的现代制药也曾在股改时承诺要收购集团资产。
但在国资委缩减央企数量的大背景下,两者难以逃脱被并购的命运。
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作为科研院所上海医工院必须挂靠到一家企业。而其央企身份也决定了挂靠企业的身份必须是央企。新一轮央企大重组中,上海医工院被并购并无意外。
而中生集团,虽然在疫苗和血液制品领域已经做到行业老大,但其体量放眼整个医药领域,显然还是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