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的核心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未来五大体系的核心是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医疗费用问题。政府加大投入是必然的趋势,未来三年,各级政府用于五项重点改革的投入将达到8500亿元。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制度的完善有望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能够有效释放居民整体的医药消费需求,新医改对于医药产业而言是长期利好。
值得关注的是,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资源下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必然推动普药的品牌化,使得品牌普药企业成为新医改的主要受益者。
基本药物制度推动普药集中
业内普遍认为,新医改实施全民医保,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系列举措均使普药和医疗器械成为最大受益者。普药往往指在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或使用多年的常规药品。普药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技术含量低,市场上多家企业生产或销售,产品进入市场比较容易,价格较低,临床上已经形成固定的用药习惯等。
目前我国现有的万余种药品大多是普药,普药消费占据了药品消费的绝大部分。我国药品消费结构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用药结构的不平衡是普药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全民医保和加大基层医疗建设为普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在即将于本月底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基本药物将以普药为主,均为临床急需的物美价廉的药品,可以预见的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必将推动普药的集中与品牌化。
按4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从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供应以及使用三个方面对基本药物制度进行了阐述:经遴选的基本药物目录将于2009年4月底前公布,并将定期调整和更新;基本药物由各省人民政府公开招标,统一配送;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各省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最终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从长期来看,基本药物制度对医药产业影响深远,可以预见,一场行业内的洗牌在所难免,大型普药生产企业和全国性的商业流通企业将成为未来医药市场的主角;从短期来看,由于各地市场的成熟度不尽相同,执行政策的力度也有差异,并且各地普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区域或地区性的强势企业将因此快速崛起。对于普药生产企业来说,未来主要靠规模和品牌取胜;对于商业流通企业而言,则主要靠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配送能力胜出。
此外,OTC普药也会受益,政府加大在医药卫生方面的支出比例,提高保障程度,使人们之前被压抑的医疗保健需求得到释放,OTC市场随着药品市场的增长而增长。
品牌普药企业前景光明
基本药物都是涵盖百姓常见疾病的药品,高端的药品以及研发时间较短的药品不大可能列入目录内。对于大多数普药来说,由于单一品种的生产厂家很多,不少药品的毛利率及价格都不会很高,如果这些品种能够入选目录,则意味着很大程度上帮该厂家消灭了竞争对手,未来将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据悉,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目录将纳入更多中药独家品种,因此,纳入独家品种的中成药企业将面临更好的市场机会。
品牌普药企业将是医改的主要受益者,各大证券公司日前纷纷报告指出,未来三年将呈现分化发展的趋势,其中主要受益公司是华北制药、鲁抗医药、白云山、双鹤药业、哈药股份等,这些公司值得长期关注。
基本药物取消了定点生产,实施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从而为区域性品牌普药企业制造了更大的发展机会:以白云山为例,白云山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品牌普药生产商,在近年新医改逐步推进的背景下,其抗生素板块将显著受益,合资公司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材公司增长稳健,盈利能力较为突出。而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相信诸如白云山之类的区域性品牌普药厂家在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中会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机会。
专家指出,在目前利好的政策环境下,品牌普药战略是普药企业做大市场份额的有效选择。以双鹤药业为例,双鹤是国内大输液、高血压用药、降糖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银河证券近期报告认为,医改后医药中低端市场的大发展有利于双鹤药业经营性损益保持30%以上的增长。其大输液品种放量和结构调整效益明显,大输液的使用与诊疗人次的变化密切相关,预计2011年全国的诊疗人次将达到32.25亿人次,约比2006年的21.72亿人次增加50%,2011年全国的大输液用量将达到80亿瓶,高于业内普遍认可的平衡用量42亿瓶。而降压药消费群体的消费升级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国内糖尿病治疗用药市场的平均复合年增长率为20.1%,渠道共享有利于糖适平市场放量。“双鹤药业普药市场潜力巨大,管理增效具备可持续性,稳健的经营风格和持续增长的业绩成为医药蓝筹公司的新标杆。”报告指出。
可以预见的是,新医改方案逐步实施以后,普药的集中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而在这场集中化的PK赛中,品牌普药企业必将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