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资本为王的时代。然而,眼下金融危机造成的财富缩水使得“资本家”变得格外吝啬,在为数不多能够让他们打开钱袋的行业中,生物医药算是一个。但由于风险投资的获利本性,多数资本将力量集中于项目的产业化后期阶段,一些规模较小的医药创新型企业仍面临融资困难的境况。
近日,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化促进基金在张江药谷成立,这个以新药在研项目为主要扶持对象的基金由政府出资建立,成为上海市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进入项目初选阶段
据张江功能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此项生物医药产业化促进基金(以下简称产业基金)由政府先期投入10亿元作为引导基金,预计将带入80亿~100亿元社会资金。该基金将重点扶持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试剂、中医药等产业领域中即将进入临床、已进入临床或已拿到新药批文的新药项目,希望助力园区内成长型企业的发展,并吸引具有潜力、实力的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来张江筑巢,带动张江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提升。
在该产业基金成立的同时,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丁健博士、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兆华博士、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勇博士等人在内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也应运而生,负责该基金的运作和具体操作。据悉,该基金目前已同近百个处于临床前的新药项目进行了初步接触,正在筛选适合产业化的项目。
事实上,该产业基金是今年张江药谷成立的第二个以医药产业前期阶段项目为投资目标的基金。今年2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新药孵化平台启动。该平台整合了新药研发企业、张江引导资本、生物医药外包企业的专家团队,以及众多的风险投资商,以VIC(IP+CRO+VC)模式运营。据平台合作方之一的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唐明向《医药经济报》透露,其中VC由张江集团先期出资。由于张江集团是国有开发性集团公司,具有政府和企业双重性质,因此该平台的VC和产业基金一样,具有国资性质。这种创新模式也为探索与市场贴近的国资运作和退出机制带来了机会。
此外,该平台的定位在于筛选、孵化和扶持市场前景大、成功率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正一类创新药物项目,已经面向全球征集优质项目。该平台利用张江园区内外的资源,通过专家委员会对候选项目进行评定和辅导,在CRO平台上开展研发工作。同时,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和CRO公司的实验数据进行孵化资金的分期配给,从而达到有效、科学地扶持新药研发项目的目的。而在项目完成孵化任务后,张江集团也将获得该项目一定比例的所有权,并分享由此带来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