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字变“食”字
潍坊市药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非药品冒充药品”其中有一类是在名称、包装上傍知名药品,产品与知名药品的名称和外包装都非常相似,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很容易误以为是知名药品。在检查过程中,药监人员发现有的药店内销售的“666皮炎平软膏”,批准文号为“豫卫健用字”,很容易被市民当成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999皮炎平软膏”(国药准字)使用。
“豫卫健用字”新达克宁,很像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达克宁(国药准字)。
日前,记者曾随奎文区药监局的稽查人员来到胜利街上的一家药店,在店内发现了“小儿肠胃康贴”、“纳米磁贴”等17种非药品,其中多数的包装上暗示疗效,误导消费者。在“小儿肠胃康贴”的包装上标示着“豫卫健用字,但在药品名称的下面标注了“适用于小儿腹泻、腹痛、消化不良、厌食等症”,这些文字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以为这就是药品。
想买治病的药,却买成了保健食品。非药品冒充药品在药店内“明目张胆”摆着,市民购买时“一不小心”就会上当,既耽误病情又浪费钱。22日,潍坊市药监局发布药品安全预警,提醒市民如何识别“非药品冒充药品”产品。
析原因??
利润大受药店青睐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利润回报让药店难以割舍此类产品。
记者了解到,零售药店出售山寨药品赚取高额利润在业内已经是“不用说的秘密”。一般情况下,药店内的工作人员会向顾客力荐“知名度”不够高的产品,其利润往往比较高。以“川贝枇杷膏”为例,“国药准字”的150毫升“京都念慈庵”每瓶的进价在18元左右,零售价格为20元,而“京都念庵堂”的川贝枇杷膏则是“卫食证字”,进价大约在9元左右,而零售价格却在18元至20元之间。此外像食字号的“金银花含片”、食字号的“新金嗓子含片”等类似“金嗓子喉宝”的产品,药店内的售价在2.5元左右,而进价在1.2元-1.3元,国药准字号的“金嗓子喉宝”售价为3.8元-4.1元,利润在0.3元-0.5元之间。
据这位业内人士透露,药店销售一盒“国药准字”正品的利润在10%到20%之间,而销售仿冒品的利润则是正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看对策??
多部门联手整治
记者了解到,2008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明令禁止药店继续经营与药品包装相似、与药品同名或者名称相仿、宣传功能主治的非药品类产品。保健食品甚至普通食品冒充药品的“山寨药”,将被禁止在药店销售。
据药监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药店在销售药品、食品时,均须向顾客出具一份详细的产品档案,但记者走访了潍坊市区的多家药店,发现均不提供产品的详细档案。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对辖区内的此类产品进行摸底调查,下一步将会按照有关规定,对市场上正在出售的“山寨药”进行监管。但是,记者了解到,由于市场上很多“非药品冒充药品”产品多数是用“食”字头或“消”字头来注册的,这超越了药监局的执法权限,他们无法治理。因此,药监、工商及卫生等多部门将共同执法,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的购药环境。防上当??
“四看”辨非药品
1.看药品包装盒上是否印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批准文号。国产药品必须有“国药准字”的批准文号;进口药品必须要有“进口注册证号”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号”,其包装及说明书上必须中文注明药品通用名称、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未注明或仅有英文说明的,均为未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口或假冒的。
2.看药品包装盒侧面或背面所印的药品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及有效期是否齐全,并整齐排列在一处,以及该药品是否在保质期内。
3.看药品包装盒标签印刷的字迹、色彩是否光洁;色泽是否均匀、清晰;包装上有无粘贴、涂改,药品自身有无药液渗漏、污染等痕迹。
4.看药品说明书,除标明功能主治或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以外,是否注明了药品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进口药品说明书是否翻译成中文。(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