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不高兴?不高兴,不再高兴。走过狂热,走过躁动,走过倾轧,如今的中国药店真的多了几分醇厚的成熟味。但在成熟的背后,却裹挟着淡淡的忧郁和重重的心事。近日有关药店的新闻,盘点一番,还似乎真让人高兴不起来。
个中缘由大体有三:
一曰竞争烈。过去米铺多,现时药店多。笔者所住的小区,5分钟的步程内竟有6家药店。有媒体称,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规模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平价药店,日营业额须在6万元以上才能保本运营。有业内人士称,上海的平价药店有70%在亏本运行,20%左右保本,不到10%微利。竞争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二曰门槛高。自2007年开始,柳州市对全市零售药店药品质量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并于2008年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在近日的评选活动中,有34家药店被评“失信”。广州、太原、南昌等地均加强了对药店的监管,药品零售市场愈来愈规范。
三曰招标难。据报道,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近日举行招标开标会。药品品种需超过800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品种所占比例须达到85%以上,不得经营“食字号”和“健字号”产品,所销售药品的价格在国家批准零售价的基础上下浮不低于10%;如此多的投标条件,让药店左右为难。
上述原因凸现为一点:退市快,开关率高。用监管部门的话说:“现在的药店变化太快,几乎每天都在变动。”媒体的报道说,衢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传出信息,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衢州已有27家药店退出市场。据了解,在退市的27家药店中,主动申请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个体零售药店占多数。其实,类似衢州的情况,重庆、贵阳、海口等地均有发生,绝非个案。
应该说,今年是药店生意尤其难做的一年。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医保药品零差价”、“三甲医院的专家下社区”等一系列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政策,也使得原本就白热化的药品零售市场将杀出一批够威勉力的竞争对手。
由此看来,药店的不高兴的确发乎心溢于表,没有半点的扭捏作态。
客观地讲,时下药店的境况,既不是“白娘子痛饮雄黄酒”(趾高气扬),也没有“张飞撤退长坂坡”(鸟尽弓藏)。用“几家欢喜几家愁”来描述或许更为贴切些。因为,近期媒体上让药店高兴的事确有不少:药店终入新医改方案,业内专家认为药店将纳入基本药物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700多种药物,约有一半的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这将为整个中药行业带来数百亿元的市场容量,同时也会给药店带来机遇;越来越多的保健品生产供应商开始重视药店终端并不断加大开拓力度,药店的多元化之路渐次开阔;潮州千禧大药房的实践告诉我们,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近期,媒体关于品种的报道可谓如火如荼,一些媒体甚至搞起了药店热销品种的排行榜,关于药店销售品种的遴选与消费者利益的权衡问题,一时间也“甚嚣,且尘上矣”。
据报道,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共批准新药临床申请434件,批准新药生产申请165件,批准仿制药生产申请1502件,批准药品进口申请99件。以往那种新药“井喷”的怪现象已不复存在,新品短缺不可避免。既如此,向“老品种”要潜力成为必然。
毋庸讳言,目前不少药店都走入了品种经营的死胡同。走出死胡同的最好办法,就是更新品种营销观念,擎起“有效品种”大旗。何为“有效品种”?当然不只是高毛利,它是厂家、品质、价格、疗效、消费者接受度、市场竞争度、店员理解度等多个因素的有机结合体。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毛利与高销量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实现顾客高兴度与药店高兴度的有机统一。
品种为王的时代,有了好品种,才有可能决胜千里之外。无论如何,关于品种的争论,醍醐灌顶总是件让人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