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的突然降临,震惊了全世界。据最新消息,中国香港已确诊一名感染者,甲型H1N1流感离内地越来越近。近日,记者从广东、上海、浙江等地了解到,在中国积极推进“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急准备工作”的同时,一场医药物资储备大战已然打响。
毋庸置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药商业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再次考验医药商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药物贮备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张彦平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国外进一步蔓延,避免流感进入我国内地压力很大。
那么,国内医药商业公司为打赢这场硬仗准备好了吗?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方达峰告诉记者,目前广药对“达菲”以及相关应急药物的贮备已经完成。国内仅有的两家生产“达菲”的企业都将按照《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在政府部门的统一指导下进行调配。
随后,记者致电上海医药集团公司,该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对外宣传负责人柳亚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药集团动用了一切资源,各项贮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当中。”
据柳亚玲介绍,作为“达菲”的生产企业之一,上药集团责无旁贷。“为了配合政府做好各项防御准备工作,集团千方百计地贮备应急药物,目前正与卫生部门积极沟通,并根据最新动态及时调整策略,常规的产品也在积极储备当中。”
“目前香港已确诊一名感染者,备战甲型H1N1流感已刻不容缓。”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九州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牛正乾表示,“国家发改委已经在开展抗流感药物的储备工作,九州通将不遗余力。通过总结‘非典’的经验教训,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国家贮备管理办法,我们尽最大努力储备抗病毒药物,包括医疗器械在内的相关医药用品的采购和储备已经全面启动。”
不过,也有企业对药物贮备持谨慎态度。浙江嘉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正密切关注最新情况,没有特殊的储备计划。
价格控制
2003年的“非典”,药物价格曾一度被肆意炒高,并出现抢购,许多企业也疯狂地囤积急需药物,“非典”逐渐“退热”后企业库存量倍增,导致市场混乱,对此,许多商业公司仍记忆犹新。
“今年的形势与‘非典’时同中有异。我们公司除了积极贮备市场上急需的药品外,还主动采取限量销售的措施,以确保全国各地供应均衡,避免出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尴尬局面,严格控制急需药物的价格。”牛正乾如是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急需药物的价格基本上都在国家限价范围之内,甚至还稍低一点。另外,经历了‘非典’,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会更加理性、科学。”
正在召开的广交会传出消息,多家医药企业的口罩已“脱销”。面对口罩“脱销”,一些企业并没有高兴。“口罩订单忽然猛增,并不一定是商机,未来市场难料。一方面担心无法按期交货,另一方面也担心价格风险。”牛正乾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