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全国现有民族医药生产企业130余家,达到国家标准的民族成药865种,药材230种,年销售额在50亿元左右。
全国民族药年销50亿元 加快发展还需政策扶持
资料显示,由于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差异,各民族的传统医药发展不均衡,继承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有的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单方验方和医疗经验,有的正在总结挖掘、整理和提炼系统的理论,有的建立了完整的医学体系。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已整理出传统医药资料的有30多个民族,民族药品种类达8000余种,其中壮药2000多种、藏药材1908种、蒙药材1342种、维药材600余种。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资金紧缺,民族药的基础研究无规划且力度有限,主要靠生产企业各自为政,至今未有统一的、被国家认可的标准规范。同时,民族药进入医院困难,进入《医保目录》的民族药仅47种,基本上只能在市场上自由竞争。而由于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民族药生产能力薄弱,产品市场萎缩,举步维艰。
专家表示,民族医药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兴医药产业群体,在理论指导、处方组合、新药开发、生产工艺等方面有许多特点,在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一方面,国家应加强民族医药理论研究的投入,加强对民族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的建设和投入,在药物理论、配伍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能够形成突破;另一方面,国家要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要以整合现有企业为主,严格控制新办企业,提高起点。现有企业要扩大规模,树立品牌,拓宽资金渠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同时,专家呼吁国家从政策、技术和资金上对民族药物给予有力支持,对民族医药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对民族药产品实行品种保护,优质优价;在少数民族集居区,对民族医药采取特殊政策。
专家强调,西部省区作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蕴藏的植物药资源占全国药材资源80%以上,国家要成立民族医药资源保护区,对民族药用植物进行有计划的种植、开发,对濒危药用生物搞好抢救和限用,将民族药原料基地建设和原药材生产纳入GAP轨道,进行规范化种植、生产,尽快形成资源和产品特色。(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