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业板IPO抉择
尽管创业板近期以来甚嚣尘上,但目前首批上报项目是否能够顺利成为首批登陆创业板企业尚未可知,由此业界对于非创业板IPO的项目更为关注。
日前,有消息人士称,中国最大的药品分销商——国药控股的赴港上市业已走到关键一步,或将于下周开始接受港交所的上市聆讯,8月底至9月初挂牌,募集资金将最高达70亿元人民币。尽管中国医药集团新闻发言人朱京津称“我们并未听到这一消息”,但他同时承认,国药控股目前正处于上市静默期,并表示所有信息要等到实际IPO之后才能对外发布。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组建的国药控股由大股东国药集团以医药商业资产入股51%的股权,复星集团旗下的复星产业投资以现金5.04亿元占股49%。其后,公司股权结构经历几轮微调,在多次资产注入完成之后,国药集团和复星医药目前分别持有国药控股52.96%和47.04%的股权。作为国药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国药控股承担了国药集团主要的医药商业板块资产,是国内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公司控股45.03%的国药股份是北京地区医药流通企业的龙头,2008年销售收入43.9亿元;而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一致药业则控制了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的医药流通市场,2008年营业收入达83.6亿元。2008年,国药控股实现收入381亿元,净利润6.1亿元,同期国药集团实现收入约430亿元。
有业内分析人士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一旦国药控股成功登陆港交所,可能面临旗下医药工、商业板块的进一步划分和调整。据悉,国药控股直接拥有大量的零售药店,目前复星医药和国药集团旗下的金象大药房、复星大药房、国大药房等多家连锁零售药店也都在国药控股的版图之内,门店总数超过1000家。
消息人士透露,国药控股本次赴港IPO,瑞银、中金国际及摩根士丹利均有参与此次上市计划。以国药控股募集资金最高可达70亿元人民币的计划,三家投资机构可能获利颇丰。
此外,尾随桂林三金脚步冲击IPO的潜江永安药业,不同于创业板IPO规模小、融资金额少等特色,其主板IPO过会呼声颇高。根据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公司拟发行2350万股流通股,发行后总股本9350万股,均为流通股。其主营业务为牛磺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募集资金将投资于年产10000吨球形颗粒牛磺酸、酒精法生产环氧乙烷(牛磺酸配套原料)和牛磺酸下游系列产品生产建设三大项目,合计投资额约43,000万元。
不过,目前市场估值水平已经基本超越历史平均水平,风险逐步加大。但目前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已经确立,美国的复苏也逐渐明朗,而按照投资时钟理论,经济复苏期是股市投资的黄金时期。
另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且IPO重启炒高了市场热情,可能会带来新一轮泡沫,而医药行业不受经济周期性影响的特点将使其成为市场钟情的板块之一。
板块投资有看头
抛除尚在IPO冲刺阶段的企业不谈,日前临近半年报披露高峰,IPO重启“第一单”桂林三金抛出的首份亮眼半年报业绩,使得市场对于医药公司IPO更为热衷。
据桂林三金日前发布的业绩快报称,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8亿元,净利润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13.34%。按照发行后总股本计算,每股收益为0.35元。
公司“明星产品”三金片、西瓜霜润喉片、西瓜霜喷剂均获得较好收益。同时,公司预计今年1~9月的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幅度小于30%,净利润2.06亿元。
此外,新华制药、鱼跃医疗、双鹭药业等多家医药类企业发布了2009年中期财报预告,三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分别达94.84%、65.6%和23%,且业绩支撑点基本源自公司主营业务增长,不仅为公司三季报盈利夯实基础,亦使机构预测其未来有望不断向好。
据机构统计,截至7月28日,已有11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9年半年报。众多行业分析机构不约而同地认为,医药类等四大行业业绩增长最为稳健。
从116家公司公布的业绩看,有60家业绩同比出现下滑,而56家公司业绩有所增长。虽然整体业绩情况下滑,但仍有部分公司的净利润在上半年实现较大增长。从统计看,有8家公司业绩同比增幅超过100%,22家公司的增长幅度在50%以上。其中医药板块的新和成以每股1.05元暂居每股收益榜眼。
中金公司、中银基金等机构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普遍认为,医药工业整体增速维持高位。相对于全国工业的负增长,医药行业经济效益增势情况良好,医药工业利润普遍向好。
机构建议重点关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方案等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价格改革将对行业赢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政策导向将导致医药股的分化,业内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医药流通和医药生物等子行业,看好其中具有较强的新药创新能力、政府事务能力和核心产品、品牌的医药企业,尤其是具有较强产品定价权的企业。(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