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可以通过电话或网上预约挂号后,于是先进入省中医院的网站,找到预约电话,打过去被告知,号子已没有了。
之后,他又打了浙医一院的预约电话,专家号也没了,接下来他又一家医院一家医院地找,最后一共打了5家医院的电话,才在省人民医院预约到了专家号。
“如果有一个平台,可以直接看到专家号有没有约满,接线员能够给你提供其他医院专家接诊情况的咨询,那我打一个预约电话不就行了吗?这样能省多少事啊!”陈先生说。
他认为,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方便患者预约挂号、均衡并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医院节省管理成本。
>>抽样调查
八成市民支持一个平台预约模式
随后,记者采访了20位市民,有16位表示支持这种形式并愿意尝试。
34岁的市民陈旭说,每次带着儿子去省儿童医院看病,不仅是为能否预约到专家担心,更为停车位发愁。“如果能提前预约,那我可以不用自己开车,优哉游哉地坐公交车去了。”
在市一医院候诊大厅,陈明亮大伯告诉记者,就医前自己一般会先选择医院,然后再选择医生,“以亲戚朋友的口碑为依据,自己不可能对所有医院都了解。”如果有一个公共平台,对杭城所有专家都有介绍,那自己选择的余地也就大了。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潘习龙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家日门诊量在5000人次以上的医院建一个预约挂号平台,预期达到20%的预约率,初期的基础设施加上后期的运营,估算是每年需要500万元左右的投入,如果是30家医院就是1.5个亿。而利用集中式的预约挂号平台,每年只需要投入2000万左右就能做到30家医院每年投资1.5个亿想要做到的事情,而且能做到信息与医疗资源的共享。
>>各方声音
医院:这是值得尝试的新模式
市民乐于接受,那医院的立场又如何呢?市红会医院门诊办公室张为民主任说,“听说上海一家医院的院长也提出过集中预约方式,这样可以给市民提供更多便捷的选择机会,我认为是可以探索的。”
记者了解到,现在每家医院都安排有专门的预约挂号服务人员,如邵逸夫医院分专家门诊预约、特需门诊预约、国际医疗服务预约,安排了4名护士值班。但是每家医院每天的预约量并不相同,有的医院接线员一天到晚忙不过来,有的医院每天只有十多个预约号,接线员比较空闲,如此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如果要建一个集中式平台,那服务人员都必须做专业培训,了解每家医院专家的特长。”邵逸夫医院一名姓顾的护士长说,医院也必须及时与平台沟通,让信息能够及时向市民传达。
浙江大学医疗体制改革专家余海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新想法,值得探索尝试。”我省还缺少一个公益性的求医问药平台,如果所有医院的医疗资源信息都能集中化,那市民就不用单家医院地上网浏览了,“这需要省、市级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各家医院联合。”
政府:谁来投资组建,如何运行?
目前,杭州市也有一个免费预约挂号系统,市民登录到这个网站后,可以点击所有市属医院的预约挂号网站,但不能浏览专家预约的具体情况,想预约还得一家一家地打电话或上网。
杭州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金伟说,目前市局尚未将预约挂号改革提上议程。集中式平台当然可以便民,但如果要建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由谁出资来组建,平台由谁来维护,工作人员薪酬谁来支付?”
另外,作为市级卫生主管部门,如果建一个杭州市的平台,能不能将省级医院也纳入进来呢?“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预想到需要解决的,操作过程还将面临许多难题。”金处长说。
相关
国内大部分预约挂号平台都收费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社主编、北京胸科医院张静波副院长认为,“如果我国的病人能做到70%-80%的预约门诊,医院拥挤、相对无序的状况会得到很大改善。”
据了解,北京市最初的预约挂号系统多是由医院单独建立、运营,但是单个医院的预约挂号只能预约一家医院,既限制了向其他医院分流患者,又丧失了从其他医院调配患者的功能。
1998年,北京市政府《首都信息化1998—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约挂号的卫生信息化要求。同年,把各个医院放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北京市预约挂号一卡通”问世,解决了由于各家医院预约挂号电话号码不同、服务形式和预约时间段不同给就诊患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利和经济上的负担。
目前,“一卡通”预约挂号体系的预约电话线已经从最初的16条增加到160条,客户服务的时间扩大到了24小时服务。同时,这种集中式的预约挂号方式逐渐在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展。
该平台是由政府牵头,与科技公司合作的。市民需要购买“一卡通”(类似电话卡),在预约的时候从卡中扣除相应的挂号费和服务费。另外,在网上搜索“预约挂号”,可以搜出许多可预约挂号的网站,这些网站大多需要购买会员卡。(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