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医改新政是很有必要的,但却遭致空前的反对。这一切的背后,纠缠着的,是各种利益之争。
一场轰轰烈烈的医疗改革正在美国上演。继克林顿时期希拉里版医改失败后,民主党人在奥巴马总统领导下,又开始第二次向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进军。而美国医改的成败教训,对中国的医改也有着相当程度的借鉴意义。
在美国,医疗改革堪称老大难问题,改革已经喊了20年,但收效甚微。让美国人郁闷的是,美国每年在医疗系统上的花费高达2万亿美元(占GDP的16%),比世界上任何国家在医疗上花的钱都要多,但很多居民在患大病时依然看不起病,迄今为止,仍有47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的覆盖。美国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提供某种程度的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与邻国加拿大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美国医疗问题之一,是看病问题的贫富不均。用美国媒体的话说,就是“那些需要药的人却得不到药”。在有钱人享受全面而周到的医疗护卫的同时,许多中低收入阶层却完全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即使是有医疗保险的人也面临医疗费用连年上涨、医保费用也水涨船高的困境。
药价高昂,是令弱势群体无可奈何的关键所在。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是拥有巨大政府资助的科研部门,但它却主要是以美国的富人为服务对象。例如,它花费了美国纳税人将近5亿美元,研制出的抗癌药物紫衫醇,一剂药竟然卖到1000美元,令穷人望药兴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而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期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美国的药价比其他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高出50%。(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