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崛起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四个产业产值在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0%以上,高新技术成为这四大产业集群的强力支撑。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全省仅有200多家生产日用消费品的企业,大多数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仍停留在手工工场阶段。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大大加快了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步伐。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攻关、火炬计划和新产品试制等科技计划的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取得了长足进步。“九五”以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得到大力发展,通过科技攻关、创新、研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全省工业发展首要任务。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
电子信息产业起步于三线建设时期,从“六五”开始,电子信息成为以后每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攻关课题。“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做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决定,围绕计算机与软件、现代通讯开展了15项科技攻关,并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实行重点跟踪。如今,电子信息已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以中国振华集团为龙头,以片式电子元器件、厚膜电路、电真空器件等新型电子器件、电子计算机、卫星通信及卫星广播电视成套设备、数字交换机为重点,在研究、开发、市场占有等方面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宇光电工厂生产的电子真空灭弧室(高压电真空管)占有全国市场40%。云高公司生产的片式电阻是我国目前规格品种最全、技术档次最高的电子元器件。
由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新型电子元器件部分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并为神舟飞船等国家重点工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科技兴省”战略的实施和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创新体系的建立,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企业不断涌现。由险峰机床厂承担的“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数控轧辊磨床”,在引进德国技术基础上加以创新,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指标甚至达到了同时期国际领先水平。由贵航集团枫阳液压件厂承担的“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全液压磨桩机”,可生产1至1.5米系列磨桩机,取代进口后,每台机器成本大大节约。“十五”时期,随着数字设计、网络制造、协同生产等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先后开发成功通用无人机、大型飞机结构件、铝工业成套装备、自走式采棉机、大容量超临界CO2超临界萃取设备、大型双光子医用加速器、大型现代物流成套技术装备、高速液压挖掘机、大型数控轧辊磨床等一批高新技术装备。“十一五”以来,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科技计划管理,通过提炼共性关键技术,遴选组织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丝、钢铰线用钢及其制品开发”项目研发的多丝大直径钢铰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能力;“高速重载列车关键材料及其制品开发”项目研发的270km/h高速列车粉末冶金闸片指标基本达到德国UIC标准、EA4T车轴用钢已进入实际应用。
结合矿产资源优势以及三线建设时期国防科技工业人才优势,我省新材料产业起点高发展快。
“七五”时期“煤矸石代替粘土煅烧水泥孰料的工业试验”在国内首次试验成功,1987到1991年间创造产值700多万元,荣获1988年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以来,贵州新材料(矿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省级火炬项目支持,已具备年产5000吨碳化硅、刚玉系列微粉生产能力,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贵州永固道路油漆标线带有限公司生产的永固常洁道路标线材料一改往日道路油漆线易脱落、粘泥容易变黑的缺点,属世界首创,已获国家专利。“十五”期间,由汇通源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低污染复合反渗透膜和低压复合反渗透膜,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520万元,创汇50万美元。遵义钛业有限责任公司与省新材料基地、中科院贵阳地化所、贵州大学等单位一起,联合开展从精制工段浮阀塔顶部回收四氯化硅技术攻关,开创了钛厂副产物SiCL4生产多晶硅的新途径与新技术,填补了贵州钛锭生产空白。“十一五”以来,省级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新材料产业扶持力度,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通过国家验收,由其承担的“环境友好、高值化PVC树脂及其特种专用料生产技术开发”项目开发的无毒PVC瓶盖垫片材料解决了我省辣椒生产企业技术标准难题。
贵州是全国的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发展中药现代化产业优势明显。为加快我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协调领导小组;2001年5月,科技部批准我省为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贵州)基地;200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州、地政府共同努力下,我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药材种植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08年底,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188万亩,形成了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中草药种植基地11个,中药材种植品种达114种。中药材种植规范化、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已形成了20个品种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框架,建立了41个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全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中药制造业规模保持较快发展,2008年全省医药工业有药品生产企业169家,其中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已发展到97家,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122.3亿元,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利润总额9.43亿元。产业集中度提高,逐步形成以贵州益佰药业、神奇药业、同济堂、信邦、百灵药业等中药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