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Bioon.com】一直站在欧美技术前沿观望的中国医药企业,终于进入了国外一流医药技术研发企业的营销视野。
日前,欧洲某知名医药技术公司首次将其做到II期临床的抗癌药物萘莫柔比星投放到中国市场,希望在拥有世界上最大肝癌患者数量的国家——中国寻找技术许可方。
来自北京产权交易所(下称“北交所”)的公开信息显示,以今年6月30日为基准日,上述新药技术专利许可项目初步估值达1.8亿元。而记者从相关技术持有人在华独家代理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获悉,目前国内肿瘤药领域的巨头们均对该项目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预计最终成交价将超过同为抗肿瘤药的“恩度”,并创造中国内地史上从国外引进新药技术项目金额最高的纪录。
国内企业蠢蠢欲动
记者从北交所了解到,此次以公开方式竞争性出售的新药技术由欧洲最大的某医药研发公司原研,标靶患者人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截至目前,该新型抗肝癌药物已经在欧洲及北美进行了数百例临床试验,并已经通过某500强医药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进入II期临床阶段。
该一类新药专利持有方在中国大陆境内寻找独家专利技术受让人,受让权益将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的医药注册、原料药及针剂的生产,以及中国及远东地区的销售许可。不过,受让方获得的权益将以最终达成的合作协议为准。
北交所于10月28日正式对外发布了上述一类新药中国地区独家专利技术许可公开竞争性交易谈判邀请函,有意参与谈判的国内外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均需交注册费并签署保密协议。参与资产处置工作的律师、会计师、咨询专家等中介机构人员或关联人被排除在本次交易之外。
生物产业,投资新热土
“目前国内的肿瘤药企业基本上都参与了,有某大型企业已经表示志在必得。其实国内真正有实力的肿瘤药企业也就四五家。”北交所负责该项目的经理张卫红对记者说,但为了防止泄密、影响交易的公正和公平,她拒绝证实是哪些企业。
作为上述一类新药技术持有人在华独家代理人的医保商会也拒绝向记者透露技术持有人的“身份”,仅表示,外方之所以将该技术在华公开出售,主要是看重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肝癌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来自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抗肿瘤药市场销售额已经达到31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77%,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有业内专家表示,本次欧洲新药技术首次落地中国,显示在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的阵痛之后,世界医药技术市场在重新洗牌。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一是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拥有比欧美企业更多的现金数量,二是中国近年来不断增长的技术研发实力也使得国外技术供方对中国企业刮目相看。
非价高者得
据了解,上述抗肝癌一类新药目前仅做到II期临床阶段,故外方在选择中国合作伙伴时,将并非“见钱眼开”,而是看综合实力而定。为此,医保商会和北交所还联系国内肿瘤药领域的资深专家,牵头成立了评审委员会,借此甄别潜在投资者的综合实力。
“外方除了要求国内的合作方具有研发、生产、销售方面的较强实力,还要求有一定的国际化背景,即希望合作方届时能在远东地区特别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进行市场开发。所以并非是价高者得。”为该项目倾注了一年多心血的医保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外方事实上提供了两个方案供国内企业选择,一是一次性买断技术,二是出售专利许可。对于上述两个方案,均有国内企业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实际上,对国内企业来说,最优的方式是买断技术,不过那也意味着更高的受让价格。
许铭向记者透露,由于该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疗效大大高出目前抗肿瘤药的平均治疗水平,且国内外尚无此类药物上市,国内肿瘤药物企业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实在意料之中,而最终哪家企业成为外方惟一的合作伙伴,结果将在12月4日之前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