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实施
今年3月,媒体曾对某药品生产企业在内蒙古违规排污的情况集中报道。在4月份的一次环保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强调,为了确保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各地对那些不能达标且不积极治污的企业,坚决进行停产治理或依法关闭,不能心慈手软。
其实,制药行业的环保治理历来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化学原料药将近1500种,总产量约80万吨。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任立人告诉记者,传统上,制药工业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是国家环保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
2010年7月1日,新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在全行业强制实施。任立人指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重污染生产工艺、装备及企业将被加速淘汰。他表示,现有的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能力与新《标准》要求存在着差距,企业需要拿出应对措施。“企业急需改进制药工艺,减少污染排放。粗略估计,一般企业为达到新《标准》要求而增加的环保运行成本在100%以上。”
前瞻性的高标准
“企业污染防治的能力及成本,正在成为制药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标准》对行业产生的影响将十分深远。今年2月,国家环保部发布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在工业污染源主要水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居前的7个行业中,医药制造业赫然在列。制药工业生产工序多,使用原料种类多、数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从而产生的“三废”量大,排放物成分复杂,污染治理难度大。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环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东北制药总厂高级工程师甘丽华也曾表示:“制药行业解决一个污染问题,其工作量相当于纺织业、造纸业解决同一问题工作量的5~8倍。
据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周凤保处长介绍,新《标准》不仅更为细致地对污染物进行了划分,而且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也更为严格,其主要指标均严于美国标准,发酵类企业的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和总氰化物排放要求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接近。新《标准》将启用“基准排水量”来确定排放是否达标。当企业同时生产多种药品,将产生的污水混合处理排放时,环保部门仍可按公式换算出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判断排污是否超标。
“新规对污染严重的化学合成类、发酵类和提取类原料药生产企业影响较大。”任立人指出,“不排除环保新规将促进中国医药产业结构变化,从重污染的原料药型向轻污染的制剂型加快调整。”记者了解到,一些原料药生产大户如华药集团、联邦制药、东北制药总厂等在资金、技术上加大投入,大力开展ISO14001认证及EHS(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系列)认证,并率先应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如东北制药总厂应用活性炭纤维膜回收含甲苯/甲醇废水;华北制药集团应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技术和意大利多效蒸馏技术处理高盐废水等。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普及,国内制药企业的环保工作将持续高压,“搞环保,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决心和理念,其次是资金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国内“两高一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资源型)产品出口开始受限。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认为:“对高污染产品,政策导向是能治则治,不能治则限。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环保。”国家环保部相关人士指出,新《标准》属国家标准,地标只能严于国标,任何地方都不是高污染企业的天堂,“环保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一条生命线!”
环保是立业之本
“从长远来看,环境标准的出台对制药行业来说,是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廉认为,发展清洁生产需要树立全过程控制理念,同时在末端治理上突破技术瓶颈,采用一些先进技术和一些关键工艺和设备,提高污染物去除的水平和效率。任立人告诉记者,联邦制药的成都工厂在设计之初,秉持“以环保定生产”的理念,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公用设施一步到位,生产设施分步建设”的方案,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整体环保水平。在成都市环保局的一份报告中,记者看到有这样的评价:“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自2004年5月投产以来,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该公司环保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得到了省市各级环保部门及当地老百姓的一致肯定,走在了国内外抗生素制药行业的最前沿。”